第(3/3)頁 世人會如何看待這樣的人? 不得不說,陳霸先的話一針見血,指出了蕭映所憂慮的事情。作為麾下有部曲,又有穩固地盤的藩王,豈能不愛惜羽毛?聲望很多時候,比財富更重要。 謝安當年就是憑著“謝安不出,奈蒼生何”的名望出山,并玩出了“東山再起”這個梗。 蕭映現在就是覺得一旦投靠蕭繹,之前的功夫全部白費,還會成為世人眼中的笑話。簡單的說,就是沉沒成本太大,以至于難以割舍。 “興國(陳霸先表字)所言甚是,本王亦是憂慮這些,不知道要如何處置。” 蕭映輕輕一嘆,看著陳霸先不說話。 “在下有上中下三策?!? 陳霸先伸出三根手指說道。 “比如說?” 蕭映興致不是很高,并不認為陳霸先可以想出什么高明的點子來。 “上策嘛,即刻出兵建康,接管建康城防,領兵擊敗蕭繹。如此一來,殿下可以名利雙收,不亞于再造國家。” 上策,說白了就是硬剛蕭繹。看起來似乎不可取,但陳霸先比蕭映想得更多更遠。 如今不管蕭綱怎么封賞蕭映,蕭映也只能在吳興和周邊地區豪橫一番,終究不過是地方勢力。然而入主建康后,那就成為了“中央勢力”。 其中能夠帶來的政治便利,當真是一言難盡,應有盡有。 當然,高回報,高風險,這也是應有之意。 “如今本王畏懼的,就是蕭繹兵勢強橫,不可正面交鋒。上策雖然斬獲極多,可風險太大不能承受。” 蕭映緩緩搖頭,否決了陳霸先的所謂“上策”。當然,這也是在陳霸先的預料當中,如果蕭映有那樣的氣度和膽魄,他就不是蕭映,也不需要來詢問自己的意見了。 “中策如何?” “等蕭繹攻建康時,我們再帶兵去救援。若是蕭繹落于下風,我們則痛打落水狗。 若是蕭繹處于上風,我們則接蕭綱回吳興,統帥管理三吳地區兵馬和錢糧,割據一方,以圖將來北上扶持蕭綱再入主建康。 就算我們什么都做不到,也可以從容帶兵撤回吳興,向世人展現了我們勤王的姿態。那時候蕭繹忙著占領建康城,哪里顧得上我們?” 按劉益守前世的話來講,陳霸先的所謂“中策”,就是一條進可考研,退可搬磚的康莊大道。彈性簡直大得離譜。 蕭映聽了以后心花怒放,緊緊握住陳霸先的手笑道:“如此良策,豈能是中策?” 他察覺到自己有些失態,嘆了口氣問道:“那下策呢,索性也聽一聽?!? “若事不可為,殿下可以在三吳自立,對外號稱監國?!? 陳霸先不動聲色的說道。 監國這個意思嘛,我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但是國家太亂了,我作為宗室子弟幫忙看管一下。 聽起來好像有那么點意思,然而蕭映暗自揣度,只怕自己資歷名望還不太夠,貿然割據自立,三吳地區豪強世家太多了,沒哪個是省油的燈。 步子太大,那是要扯著淡的。 蕭映搖了搖頭說道:“所謂監國,本王雖無愧于心,可世人愚昧,卻未必會如此看待。到時候萬一認為本王要稱孤道寡,本王也無法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所以這才是下策,萬不得已而為之?!? 陳霸先雙手攏袖行了一禮說道。心中暗笑蕭映想偷魚還嫌腥。 “殿下,吳興與建康,看似相隔很遠,實則從太湖出發,走水路便可以直接到丹陽。我們做好準備,出兵到建康,并不需要多長時間。只要建康城不是被一戰而下,我們完全有時間去增援的。” 聽到陳霸先這番解釋,蕭映這才微微點頭,心中安定不少。 “出兵一事,莫要聲張。如今蕭繹勢強,吳興豪族并不能完全相信。” 蕭映忍不住告誡陳霸先,怕他得意忘形。 “請殿下放心,末將去處理軍務,至于出兵之策,不會對別人提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 閱讀最新章節。 筆趣派為你提供最快的都督請留步更新,第397章 開府多如狗,儀同三司滿街走免費閱讀。https://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