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風暴來臨之日-《都督請留步》
第(1/3)頁
近段時間,蕪湖城周邊的氣氛明顯緊張了起來。城內哪怕是毫無軍事常識的官員也能看出來,攻勢兇猛的蕭繹麾下大軍,就要在蕪湖這里,跟建康那邊派出的主力決戰了!
蕭繹命王琳帶著水軍封鎖了蕪湖以北的長江江面,攔截過往船只,隨時登船巡檢。這一招,就是為了防止建康方向通過長江,水路補給蕪湖。
蘭欽長期在邊鎮主持軍務,對兩淮及長江的各自作用非常清楚,水戰陸戰都很在行。而王僧辯在洞庭湖編練水軍多年,亦是深得水軍之妙。
如今二人各自統領兵馬在蕪湖決戰,可謂是棋逢對手,不存在哪一邊馬失前蹄被對手撿便宜的情況發生,這必定是一場血戰。
當然,蕭繹不在乎死人。
只要蕪湖之戰能贏,建康就穩穩當當是囊中之物了,這一點不僅蕭繹看到了,就是在建康城內的蕭綱也看到了。
為了支援蘭欽,蕭綱連續向柳仲禮發了好幾道圣旨催促他帶兵支援蕪湖,畢竟,蕭綱也知道蕪湖的水軍,并不是建康禁軍序列,某種程度上說,跟劉益守麾下的兵馬沒有本質區別。
不同的只在于對方沒有明面上公開叛亂而已。非到萬不得已,蕭綱不會把獲勝的指望放在合肥的水軍身上。
然而海陵一帶的戰局發展卻并非如蕭綱之前預料的那么順利。
察覺到京口兵力空虛,柳仲禮已經帶兵前往如皋,從側翼包圍廣陵。于是屯兵廣陵的韋載,在某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派戰船奇襲京口,一把火將停留在京口渡口的漕船、戰船全部燒毀!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幾乎把京口城外的渡口燒成了白地。
這一舉動,不亞于在蕭綱的眉毛上點火!
得知京口被襲擊,船只大量被燒毀,補給無法再通過水路,支援在如皋作戰的柳仲禮。蕭綱只得命令其暫且退回京口固守,以待時機。
蘭欽心心念念所盼望的建康水軍,還沒出發,就已然損失了大部分的戰船,只有柳仲禮部帶兵出擊的船只并未被燒毀,卻也數量有限,經不起消耗。
無奈之下,蕭綱一紙軍令送到合肥城,要求韋粲務必配合蘭欽在蕪湖會戰,如有推諉,嚴懲不貸。
同時還加封一眾韋氏子弟,都是些“黃門侍郎”“中書舍人”一類的中樞職務,看起來像是在為朝廷重臣與皇帝親信培養后備,然而實際情況是怎么樣的,那就誰也說不清楚了。
或許是韋氏一脈真的要飛黃騰達,又或者只是蕭綱的權宜之計,畢竟韋載亦是韋氏一族之人,剛剛才打了蕭綱一悶棍,沒有哪個皇帝是不記仇的。報仇只看早晚而已。
天大的難題擺在韋氏一族眼前,韋粲不得已,召集族人商議對策。
……
“叔父,如今天子催促甚急,王琳所率水軍十分囂張,不僅封鎖了長江航道,而且連通往巢湖的長江入水口也給封鎖的。現在外地的船只也無法通過長江進入巢湖?!?
合肥府衙的大堂上,韋粲有些激動的說道。
韋氏一族的生計,日常貨物流通,除了北面壽陽的劉益守外,其余的,就是仰仗著巢湖到長江這條水道了。
韋氏要維持私軍,發展勢力,不能全部物資都自給自足。真要說起來,合肥這里什么都缺,總不能說只有土地產糧食就好,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吧?
如今蕭繹派兵封鎖水道,未嘗沒有逼韋氏就范的意思。蕭繹這么強勢,當然有所憑借。一來是建康水軍損失慘重,無力出兵征討。二來則是目前戰局有利于他。
自蕭繹從洞庭湖上的巴陵城出兵以來,包括郢州(武昌)、石城(安慶)等重鎮都已經落在他手里,其實力已經遠不是當初那個偏安湘州的藩王可比。
不說多的,就說最近蕭繹大軍準備攻打蕪湖,周邊的繁昌、宣城、宛陵等地就接連投降,絲毫都看不到所謂“朝廷各地拼死抵抗”這種勢頭。
“蕭繹囂張跋扈,確實是要給他一點教訓了。”
一直態度模棱兩可的韋黯,對韋粲點了點頭說道。
韋粲大喜,自家小叔在族內發言權極大,乃是上一輩中碩果僅存的一位了。如果他支持出兵,那么基本上就沒什么懸念了。
“是啊,蕭繹真是目中無人,求人也不是這么個態度。”
“誰知道呢,說不定人家以為自己已經是皇帝了呢?”
“非得給蕭繹一點教訓看看?!?
韋氏眾子弟吩咐交頭接耳,韋黯的話果然是有風向標的作用,他開口要對蕭繹出手,韋氏眾子弟也跟著一起說蕭繹的不是。
“叔父,那……”
韋粲猶疑的問道。
他雖然都督合肥諸軍事,但是家族兵權卻是在韋黯手中,這種事情其實也很好理解。國家是國家,豪強是豪強。后者可以配合前者,但永遠都是有限度、有條件、有保留的。
家族中的子弟去統帥朝廷的禁軍,跟家中執掌兵權的人掌控自家私軍,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游戲規則。哪怕是韋粲,也無法如臂指使的調動家族私軍,嗯,也就是合肥的精銳水軍。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我即刻下令,從現在開始,韋氏眾子弟各司其職,準備糧草,調動兵員,查驗武備。三日后,我將親率水軍出兵蕪湖?!?
韋黯猛的一拍桌案,斬釘截鐵的說道:“如今便要給蕭繹一點顏色看看。”
“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