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陛下,調七皇子(蕭繹)鎮守也是一樣的。” 朱異想最后再努力一下。 “阿七要是鎮守青徐,難道將駙馬調到湘州(湖南長沙)?他肯么?” 蕭衍微笑問道。 朱異不答,劉益守顯然是不肯的。聽聞對方在壽陽那邊大搞建設,修水利什么的,擺明了不會挪地方了。 “若是阿七鎮守青徐,駙馬不調離壽陽,到時候魏軍來襲,是阿七聽駙馬的,還是駙馬聽阿七的?” 蕭衍又拋出一個讓朱異沒法回答的問題。 兜兜轉轉的,一切又回到起點,回到羊侃寫的那份奏折上面說過的問題了。魏軍勢強,不復昔日羸弱。兩淮州郡雖多,不能沒有強藩支撐,猶如屋舍不能沒有柱石! 痛定思痛,蕭衍也認同這一點,兩淮必須要有一個絕對掌控局勢的強藩,問題在于,那個人是誰! 很多事情,朱異考慮過,其實蕭衍早些時候就一直在考慮。 劉益守麾下精兵眾多,又善用兵。倘若是他不愿意聽命于人,那么誰能調動他麾下兵馬? 兩淮地區現在要是沒有劉益守,就如同此戰前期對方默認不出兵,導致戰局崩壞。很難說劉益守沒有故意看梁軍笑話,等蕭紀他們被魏軍揍得爹媽都不認識了,對方再出手收拾局面。 劉益守或許真這么想,可是你就是沒有證據,畢竟,最后是劉益守收拾了局面,就連蕭紀都是劉益守換回來的。你還能再說什么呢? 還是那句:你行你就上。只是現在誰上都不行,只能劉益守上! “不如,讓陳都督(陳慶之)去吧。” 朱異哀嘆了一聲。 “子云(陳慶之)身體不好,近日朕與他手談,子云也不希望離開建康,想陪朕下棋,朕怎么忍心調他去兩淮呢?” 蕭衍嘆了口氣,陳慶之知道很多事情,他甚至知道很多人,包括蕭衍的幾個兒子,都有謀反的心思,所以死忠于蕭衍的陳慶之,愣是一步都不肯離開建康。 他滿心想著的,就是忠心護主。 如此一來,一個不想走,一個想對方陪著下棋,所以陳慶之現在是最不可能離開建康的將領。 朱異想來想去,竟然找不到可以擔當此重任的人,就連此戰頗有大略的羊鴉仁,其實也是泰山羊氏的人,道理和羊侃不能坐鎮青徐是一樣的。 不知道蕭衍感覺到了背后發涼沒有,朱異自己感覺心中拔涼拔涼的。梁國武將青黃不接,老一批隨著蕭衍起兵的從龍之臣逐漸凋零,而新人尚未冒頭。 哦,也不能這么說,真要說起來,劉益守不就是最耀眼的那顆新星么? 回過神來的朱異,滿臉苦笑,按照正常的邏輯來看,似乎這三個郡,還真要交給梁國冉冉升起的這顆新星,娶了最小那位公主的劉益守來管。 朱異感覺自己也不能把對方經常給自己送金子的事情說給蕭衍聽,來證明劉益守這個人包藏禍心。 好多事情就是這樣左右為難。 “陛下英明。” 朱異裝出一副心悅誠服的模樣,拜謝道。 “那就封劉益守為淮南王、大將軍、使持節、都督兩淮南北諸軍事、大行臺,另加侍中、散騎常侍。調蘭欽為廣州刺史,率禁軍南下平叛。” 蕭衍說的每個字,都像錘子一樣釘在朱異心頭。 “對了,朕考慮好了,封蕭紀為武陵郡王,益州刺史,讓他去益州就藩吧。”蕭衍似乎想起來什么,又加了一句。 (本卷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