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塞北-《營臺劍》
第(1/3)頁
李正生來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京都,這回更遠,塞北。
汪少爺親自挑選了車隊的人選,第一個就指出了李正。他必須跟著,在汪少爺心目中,好家伙!這是個人形起重機啊!
車隊出去采買是個苦差事,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現成的鋪蓋,現成的飯食。沒有驛站就得自己燒水做飯,洗澡是別想了,刮風下雨就往車底下一鉆,雨停出來接著上路。
冀州人早就習慣了二畝地一頭牛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作為傳統的農耕人,很難適應的了漂泊的生活。李正必須得適應。
離京有些時間了,周圍的景址也由農田變成了草原,徒步的農夫不見了,變成了騎馬的牧民。
汪少爺騎在馬上,牽馬的是李正,他不會騎馬,他會賽馬,別誤會。他不是下注的那種賽馬。他是親自跟馬比賽,兩條腿單純的跟馬四條腿賽跑,現在還沒輸過……
草原上的部落在夏天是沒有固定的棲息地的,逐水草而居。冬天就不一樣了,每年冬天的棲息地一定相同,所有的部落都一樣。
羊圈在哪里,羊糞就會排在哪個位置,羊群一踩就會形成一個大型的糞餅,羊糞大多是草纖維,羊糞就是天然的地暖,會在大地之間制造一層天然的防凍層。
遷移到去年的羊圈位置,羊羔的死亡率會顯著下降。這是牧民總結了幾千年的定律。
中原的商人也學習出了這個經驗,每次都帶著貨物直奔老羊圈。據說最早利用這個習俗的中原人,一個叫衛青一個叫霍去病。
農耕民族和草原民族天生就是敵對的,生存活動敵對,生活習慣敵對,生產方式倒是有相似的地方。
草原民族一生都在路上,帶上他們所有的財產,他們必須不斷地遷移,停下來就是等死,人沒事,羊受不了。羊沒草就要餓死,人沒羊也要餓死。橫不能讓草原人民吃馬吧?馬更重要!
農耕民族什么都不怕,他們種植采集的生活方式能極大的抵御一些天災,因為他們采集的種子和種植的糧食,還有圈養的雞鴨都能儲存,可就怕遷移,一旦離開自己經常經營的三五里地,他們就會心里發慌。他們也是最好管理的民族,給他們一條小活路,他們就不會造反,但是你不能把他們逼到絕路上。逼急了眼,他們也能戰天斗地。
不說大周,就是大周朝以前的歷代王朝,塞北的草原民族也經常成群結隊的跑到中原去打劫。大周立國以后,武德充沛,這種情況少了許多。
也不能就說草原民族就是壞,他不搶,他就得餓死,雪災一來,餓死無數牛羊。你要是草原人,你也會去搶的。
草原上不比以前了,以前是部落云集,民風還算淳樸,大周立國以后,許多九州混不下去的巨匪,流寇都來到了這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巍山|
克东县|
调兵山市|
扎鲁特旗|
凌海市|
石台县|
凭祥市|
油尖旺区|
定南县|
五寨县|
志丹县|
蒙城县|
高台县|
乾安县|
夏津县|
名山县|
乌兰浩特市|
南汇区|
六安市|
咸丰县|
西林县|
萨迦县|
贞丰县|
自治县|
安陆市|
平原县|
溧水县|
沂源县|
天气|
莱芜市|
松江区|
花莲市|
筠连县|
九台市|
增城市|
双鸭山市|
富川|
保德县|
承德市|
上杭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