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市場的真容-《他鄉遠在莫斯科》
第(1/3)頁
在莫斯科,以集裝箱作為攤位的市場并不少見。但那時中國人提起“集裝箱市場”時,通常是指位于市區東北方伊茲瑪伊洛瓦的市場,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螞蟻市場”或是“大市場。”
當時的集裝箱市場是俄羅斯境內規模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號稱是整個歐洲最大的露天市場。在瑪季上學時,胡易曾跟著閆志文和盧濤去過那里幾次,但大都是在生活區和附近的舊貨市場吃吃逛逛,對市場內部情況幾乎一無所知。
蘇聯時代結束后,俄羅斯所有城市幾乎同時迸發出了蓄勢已久、卻又龐雜無序的市場經濟需求,帶著各種各樣商品物資瘋狂涌入的商人們很快自發形成了許多商品集散地。
以莫斯科的中國商人為例,九十年代,他們坐著火車前赴后繼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由于不懂俄語,大部分只能在同胞親友的安排聯系下住在一起,以求報團取暖。
那時來到莫斯科的生意人大部分是行商,住在哪里就把生意做到哪里,如果在市場上租到了合適的攤位,便搬到附近中國人集中的地方居住,漸漸形成了許多早期華商聚居地。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瑪季附近的“索口”、以辛集皮貨商為主的“兵營”,以及四處散布的各種“中國樓”、“xx樓”等等。
九十年代初期是一個屬于拓荒者的時代。中國商人雖多,但大都是扛著大包奔波往返的倒爺,供給能力無法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商品的熾手可熱,隨便倒騰點東西都能賺取極其高昂的差價,再加上當時的俄羅斯海關形同虛設,許多人因此一夜暴富。
但高利潤必然會伴隨著高風險。早期中國商人們的淘金之路危機四伏,毫無安全保障,往往會面臨來自當地各方勢力的盤剝、搶劫、勒索。比如曾經轟動一時的k3國際列車大劫案就是發生在那個年代,后來還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
新世紀伊始,隨著新經濟政策的不斷出臺、商品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物流運輸業的高速發展,俄羅斯政府開始下決心大力整頓市場營商環境。
莫斯科首當其沖,陸續取締了一部分管理混亂的經營場所,將各國商人們引導到幾個規模較大的市場,使用相對規范的方式進行管理。
之前已經頗具規模的集裝箱大市場正是在此時進行了翻修和擴建,并且在新開辟的區域中采取贈送攤位、減免管理費等優惠措施,以求吸引經營者入駐。
行政手段與商業手段雙管齊下,商人們馬上蜂擁而至。幾年過去,集裝箱市場進一步獲得了空前的蓬勃發展,較之往日氣象一新。
在市場內經營的許多中國老板從以往倒買倒賣的行商變成了廠家直銷的坐賈。安全有了保障,經營更為便捷,生意做的大了,盈利模式也由當初的奇貨可居、一本萬利轉化成了薄利多銷、以量制勝。
如今整個市場就是一座城中之城,大批來自獨聯體、中國、越南、土耳其等國家的商人們在此經營著海量商鋪,僅中國老板擁有的攤位就多達數千。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打工者依附在這里,憑借能想象到的一切手段賺錢謀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陆河县|
迭部县|
湖北省|
大兴区|
济阳县|
潮州市|
汝城县|
阿瓦提县|
永修县|
汶川县|
通海县|
子洲县|
朝阳市|
黑龙江省|
会昌县|
方城县|
三台县|
清远市|
保德县|
桐庐县|
绥滨县|
内乡县|
宁都县|
柳林县|
务川|
冕宁县|
铜陵市|
东宁县|
贵州省|
合肥市|
布拖县|
武夷山市|
宜兴市|
宽城|
道孚县|
嘉禾县|
台湾省|
搜索|
浠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