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鄭軒不太喜歡有人窺視,就像家里養了個賊似的。 但依照慣例,大班在某種方面屬于超國民待遇,他就像大使一般。 若是將人扣押或是動刑,必將遭到他國的反噬,甚至引起戰爭,而且往往是歐洲聯合艦隊。 如今這些紅毛或許打不贏鼎盛時期大清的人海戰術,但對付自己這二十萬人的宜蘭還是綽綽有余的,與自己韜光養晦,埋頭苦干的戰略大相徑庭。 “他何時到來?”鄭軒假裝淡定的說道。 普蘭特未見到鄭軒心事重重的樣子,而是隨意的回答道:“他們已經開始出發了,我估計要到七八月份才會到達這里,希望到時你們合作愉快,他是一個熱心腸的人。” “你們為何想要派一個常駐的大班在這里?” “因為國王想要接觸你們的大清皇帝,只是不知道他喜歡什么,想要做好準備,表達無上崇高的敬意… 你知道,我尊敬的國王陛下可是十分仰仗你們的皇帝,特別是他能夠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強大而富足,官員又富有效率。就連議會院里那群整天只會扯皮的議員,也都仰慕貴國哲學思想,以及成熟的官僚制度… 所以想要來一場文化交流,也希望你們的皇帝能夠放開口岸,讓我們的商船能夠自由貿易,我們可是衷心喜愛你的茶葉絲綢瓷器,這對大家都有利,我親愛的鄭,不是嗎?” 普蘭特說的情真意切。 可鄭軒想跟他說,這場令人興奮的國家間交流訪問,可會讓英吉利丟盡臉面,就連英皇也被稱為洋夷小國王,并實行朝貢體系。 更讓使團們看清整個大清王朝的腐朽,以及頹勢,懦弱。 從之前的仰仗轉變為仇視,不屑,甚至是唾棄,也使得歐洲對于東方文明仰慕變成攻擊,甚至是帶有侵略性。 不過外國使團訪華是在1793年,距離現在還有七年時間。 鄭軒不著急,但他還是怕紅毛會泄密,“我們這里貿易地點,廣州那邊知道嗎?” “當然不知道,我親愛的鄭,你可是大清最有思想,最為干練的官員,若是廣州知道,會讓你們的被你們的皇帝發現… 他可會收回這里,也會處置你,到時候我們的工廠,倉庫都沒有著落,就連妻子孩子也都無法上岸,這是多么糟糕的事情,我們會遵守我們之間的約定,不必擔心,鄭。” 但聽到他這么說,鄭軒也松了一口氣。 各國印度公司在大清,還沒有扶持自己的買辦勢力做代言之前,這些紅毛都比較好騙。這也是鄭軒能夠立世重要原因之一。 但不是長久之計。 等林爽文事件結束之后,新任臺灣知府楊廷理就會找到宜蘭,并設置為噶瑪蘭廳,隨后被大清接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