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了竟可能讓詩詞歌賦在民間興盛起來,打壓算學的生存土壤,秦構是真的花費了重金去拔高詩詞歌賦的地位。 不僅詩會的彩頭很有吸引力,還花費重金聯絡了幾乎所有開封府的印刷、造紙作坊,詩會上的詩一作出來,直接編撰成書。 在印刷的活字模板做好的情況下,一天能印刷出上萬本,秦構覺得這還不夠,又撒了一大批錢,讓開封府的人多多開設印刷、造紙作坊。 這詩集還完全不愁賣,如果那些商人自己賣不出去,或者沒有門路賣,完全可以丟給市易司。 并且,秦構擔心普通大乾百姓買不起詩集,特意下令讓朝廷給書商讓利,賣這詩集所得之利,朝廷那是不收稅的,作為代價,這詩集的價錢就務必降下去。 普通百姓不懂詩,對這沒興趣怎么辦?還是老辦法,讓利,茶館里的說書先生,以及酒樓里的舞姬,如果能講詩,唱詩,朝廷照樣讓利。 甚至因為幸進官這條路注定只能容納少數人,為了能鼓動廣大百姓參與到作詩的行列,讓他們能看到作詩有利可圖。 秦構還破天荒地提出了版權的概念,書商可是用了誰的作品牟利,那就務必將利潤分與作者。 膽敢盜版者,一律流放,還不是流放嶺南,而是直接攆到交趾的新占區去。 而且為了讓他的詩會更有吸引力,肯定是要配上佳人的,不然怎么能吸引來才子呢? 這所謂的佳人,也不是一般能作詩的名妓就能當的,如果是青樓女子,那必須是李師師那種級別的才行,其他所謂的佳人,那自然是大家閨秀。 秦構因為自己不懂詩詞,加上記住的詞更是少得可憐,抄都沒法抄,為了免得丟臉,還特意把不情愿拋頭露面的德妃拉了過來。 花了這么大的代價,他這詩會自然是從者云集,全都是各地有佳作傳唱的才子。 雖然皇宮夠大,能把那些人都容下,但這畢竟是詩會,不是秦構接見子民,人太多了完全是浪費,有太多人根本沒有發言的機會。 所以最后參加這詩會的人數就定在了一百人,男子七十,女子三十,分席而坐。 秦構帶著德妃到了這詩會后,也不講什么雅俗,合不合適,對他來說,參加這詩會只是走個過場,到時候把官帽子和錢撒下去,詩集發出去,那就夠了。 所以一開始就笑道:“本次詩會雖名為詩會,但詩詞歌賦不限,只要是佳作,朕皆有賞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