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自噴井1-《1911再造中華》
第(3/3)頁
他們已經向李思明提供了一百二十門105毫米口徑榴彈炮和三萬發炮彈,換來了大批藥品和大蒜素的制備工藝。大批中國工人抵達德屬新幾內亞、帕勞和瑙魯,使得這些荒涼的殖民地變得異常熱鬧。那些有意在新幾內亞從事咖啡、橡膠、椰子種植的商人在中國竭力招工,想多招一些人手到自己的種植園去,把種植園的規模擴大一些。別說,還真招到了不少人,只不過要付出的工資可不低。
不過,這些都只是小利,德國人最為期待的,還是大油田。
石油才是德國最為需要的東西。
馬拉開波湖東北部湖面上,數個木質和鋼鐵混合的平臺巍然屹立,四個鉆搭格外的顯眼。在電力的驅動下,鉆桿轟鳴著,竭力往湖底巖層里鉆,湖水也因此而變得渾濁。
克洛維老公爵站在一艘小船的船頭,靜靜的看著一座鉆塔,神情平靜,但了解他的人卻不難在他臉上看到一絲焦灼,還有一絲期待。
他原本是在上海那邊協助萊茵哈特做李思明的工作,想把李思明培養成德國在華的利益代理人,但是馬拉開波湖油田項目啟動后,他便無法在上海那邊安坐了,主動請纓到委內瑞拉來工作。
他五十歲的時候曾擔任德國駐委內瑞拉大使,跟委內瑞拉上層人物有著良好的關系,還因為促成委內瑞拉與德國之間的軍事合作,向委內瑞拉提供了不少武器裝備,在委內瑞拉軍方大受歡迎。利用這豐富的人脈,他沒費多大的勁就拿到了馬拉開波湖油田的勘探、開采權,整個項目迅速展開。
只是,拿下勘探和開采權是一回事,能不能鉆出石油來又是另一回事。德國沒有水上油田開發經驗,全世界都沒有,他們連湖底有沒有石油,有多少石油都不知道,也無從知道,二三十米深的湖水讓現有的石油勘探技術變得很無力。現在他們就是在李思明圈定的范圍內盲鉆,能不能鉆出油來,全看運氣!
這可是上千萬馬克資金的投入啊……
僅僅是搭起這幾個平臺,建立四座鉆塔,上千萬馬克就沒了,水上油田開采的難度和成本,遠遠超乎想象。他只能祈禱那幾口鉆井至少有一口能鉆出油來,最好是鉆出一口自噴井……是的,只要鉆出一口自噴井,這些投入就沒有白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