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羊絨衫的生意是早就說好了要做的。 這段時間梅娘和濮潔沒少做準備,資料就堆了一桌子。 不僅如此,兩人還親自去了趟冀北省的河清縣。 先前陳楚楚以為羊絨主要來自蒙市,這倒也沒錯,陳楚楚沒接觸高級羊絨,只是憑印象這么說,蒙市那邊畜牧業發達,國內的毛料好大一部分都來自那邊。 但真正說到羊絨,冀北省河清縣也不差。 “說是當年有一個村民去蒙市聯系業務,無意中發現了那邊羊絨廠子里廢掉的毛渣之中還有不少絨,而這些廢渣是當地的村民打算拉到田里當廢料的。 這人用一個極低的價格買了回來,用改造過的梳棉機多次分梳,竟然梳出了不少羊絨,拉到毛紡廠賣了好幾萬?!? 這故事聽的陳楚楚一激動,恨不得飛到清河去,也弄個幾十臺精梳機,弄點羊絨出來她也不去賣,再弄個紗廠織成羊絨線,供自己的生產線生產羊絨衫。 一條產業鏈子都握在自己手里,利潤都是自己的,豈不是舒服。 不過這也不現實啊,清河縣那邊都知道有這個門路,當地的村民瓜分這個市場都嫌不夠,哪會叫外人分一份去。 梅娘說的這故事是到了當地之后,聽當地的村民說的。 “這些村民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就開始鉆研改造精梳機器,專門把廢料拉過去重新分梳,當地的村民把這當成一項產業來做,倒是發展的有聲有色,從羊絨又引申出了羊絨線的產業。” 加工羊絨的,生產羊絨線的廠子都有。 做羊絨衫的廠子也有,但真是不多,主要現在交通和通訊都沒有后世發達,老百姓口袋里沒錢,購買力也不大。 動輒幾百一件的羊絨衫,普通的老百姓根本買不起。 羊絨進價貴,機器也要用好的,家里沒點家底,誰敢冒然開這個廠子,一旦生產出來的羊絨衫賣不出去,那就血虧。 梅娘敢做這個投資,一方面是服裝廠生意不錯,再來就是有陳楚楚坐鎮,當初半死不活的服裝廠也是靠著陳楚楚才扭虧為盈。 現在陳楚楚提議做羊絨衫,梅娘就義無反顧的支持。 誰說只有兄弟之間講義氣,柔情似水的女人也能為朋友肝膽相照,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 等老了回憶起來,不管是眼淚還是微笑,至少曾經努力過,瘋狂過,回憶也是有滋有味滿滿的。 說起棉紡廠,陳楚楚就想到一個人,胡玫不就是在紡織廠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