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奚嘯伯先生從業余到名列四大須生,一共經歷了四次跨越。 其一,由業余到專業。 其二,由一般演員到能夠和梅蘭芳先生配戲的全國知名的優秀演員。 其三,從搭班到親自挑班,成為了自帶一軍的奚老板。 最后,超越了無數藝術上的競爭者,被戲迷們授予了“四大須生”的桂冠。 在那個名角如云,已經幾乎不給后人留活路的京劇界,奚嘯伯先生有如此的成就,絕對堪稱一代傳奇。 “他三弟翼德威風有……” “丈八蛇矛慣取咽喉……” “鞭打督郵他氣沖牛斗……” “虎牢關前戰溫侯……” “當陽橋前一聲吼……” “喝斷了橋梁水倒流……”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奚派的唱腔,頓時覺得眼前一亮。 奚派的藝術具有“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錯骨不離骨”的藝術風格,被譽為是“洞簫之音,珠走玉盤”。 所謂的洞簫之音,并不是劇場里的游移縹緲的洞簫音樂,而是那古貌蒼樸、清新自然的田園色彩。 觀眾們也對這種表演的方式非常的贊賞,一出戲,讓四位不同流派的演員來唱,一下子就讓人感受到了他們唱腔中的不同和新奇,這跟之前四大名旦的唱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后一個出場的是麒派老生陳紹云。 麒派老生在此之前,很少在春晚舞臺上露過面。 這一次,麒派的當家人陳紹云先生親自出山,來為自己的麒派正名一下。 “他四弟子龍常山將……” “蓋世英雄冠九州……” “長坂坡救阿斗……” “殺得曹兵個個愁……” 麒派獨特的風味,一下子就跟前面三派的風格拉開了,一別京腔的那種舒婉之情,一種蒼勁渾厚,如同金鐵之音的唱腔,讓觀眾們都是眼前一亮。 原來這就是麒派??! 別說,聽慣了京腔的戲迷們,忽然聽到這種不同風格的嗓音,倒是有一份獵奇感。 麒麟童周信芳先生,那是真正的表演藝術家。 建國之后,北邊的梅蘭芳,南邊的周信芳,一旦一生,被國家評定為了京劇藝術家,這是國家給與的最高榮譽。 可見這位周信芳先生的能耐有多大。 最讓人敬佩的就是周信芳先生的嗓子,由于唱戲過度勞累,把他的嗓子給唱啞了,而且是那種無法恢復到之前水平的啞。 如果換在其他人的身上,這京劇生涯就算是結束了。 畢竟京劇不管你手眼身法步再巧妙,再無敵,沒有嗓子,啥也不是。 子弟無音客無本。 意思就是唱戲的人如果沒有嗓子,就像是做買賣的沒有本錢一樣。 做買賣沒有本錢還可以去借,但是沒有嗓子,你去找誰借呀! 但是人家周信芳先生牛就牛在這里,不但沒有退出京劇行業,而且還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硬生生的創出了麒派這個傳承到今的老生流派,影響了南派京劇的發展。 不過,這也導致了人們對麒派的一些誤解。 很多人聽了麒派的唱腔,就認為,麒派就應該把自己的嗓子給唱劈了,才是真正的麒派。 這其實就是屬于舍本求末了。 麒派的靈魂不是啞嗓子,這個啞嗓子只不過是周信芳先生沒有辦法了,才只能啞著嗓子來唱。 而且麒派最重要的是高難度的唱念做打來刻畫人物。 周信芳先生塑造的京劇人物那都是有血有肉的。 北方一說京劇,大多數都是說“走,咱們聽戲去”! 而南方一說京劇,大多數說的是,“走,咱們看戲去!” 北方的京劇是用耳朵聽的,聲音優美,唱腔華麗,韻味十足。 而南方的京劇,尤其是麒派的京劇,那是用來看的。 麒派的戲,你沒有氣力是真的演不下來,整出戲,在臺上幾乎就沒有站那不動一直唱的,唱念做打,一刻都不能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