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化遺產里,有千工百藝,二百三十年前,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此后壽誕節令,紫禁城里必少不了京劇的聲影!” 看著電視屏幕里出現的《戲出賀升平》,主持人張立國緩緩的走了出來,用他那渾厚的聲音講述著京劇的故事。 他身后的屏幕上出現了四副圖畫,然后鏡頭轉動,發現張立國仿佛站在一道長廊之中,周圍的墻壁上,全都是圖畫,而這些圖畫,竟然都是京劇的某一個經典片段。 “一支勾臉畫眉的筆,一襲染盡紅塵的衣,一段游響停云的唱詞,一篇死別生離的傳記,當面前這些清宮如意館描繪的戲出人物逐一破卷而出,會是怎么一番流光溢彩,蕩氣回腸的梨園傳奇!” 觀眾們被張立國老師這一番如詩如畫的描繪聽得是如癡如醉,不由的掌聲四起。 鏡頭轉動,張立國老師的聲音還在繼續,但是大幕拉開,一座城樓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一出三國,孔明撫琴觀山景,仲達不識空城計!” 背景的大屏幕上,一副圖畫留在了最后,畫面上一座城樓,城樓上一個帶著長髯的人正在撫琴,身邊站著一位童子,城下的門前,站著兩個老態龍鐘的看門人,而城外,則是站著三位頂盔貫甲的大將。 這正是京劇《空城計》最經典的片段了! 當大家看到扮成諸葛亮的林桐在城樓上亮相,不由的掌聲四起,彈幕上也是瘋狂的刷著“桐哥好帥”的字樣。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耳聽得城外亂紛紛……”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聽……” “打——聽得司馬領兵就往西行……” “并非是馬謖無謀少才能……” “皆因是將帥不和才失守我的街亭……” “連奪我三城多僥幸……” “貪而無厭又奪我的西城……” “諸葛亮在敵樓把駕等……” “等候你到此談——談談心……” “城內并無別的敬……” “早——預備下羊羔美酒犒賞你的三軍……” “到此就該把城進……” “為什么你猶豫不定進退兩難為的是何情……” “左右琴童人兩個……” “我是又無有埋伏又無有兵……”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 “你就來來來——” “請上城樓飲酒撫琴——” 一段膾炙人口的《空城計》,聽得臺下的觀眾們都是如癡如醉的,雖然他們有不少人從來都沒有聽過京劇,但是今天,林桐的表現,讓他們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最重要的是,林桐的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就算是現場的觀眾沒有字幕,照樣是聽得清清楚楚,字字入耳,一下子就知道這一段劇情是什么了。 這其實就是京劇里最難的地方。 很多人不喜歡聽京劇,最大的原因就是聽不懂,不知道在唱什么。 而林桐的這次表現,讓很多不喜歡京劇的人,對京劇有了很大的改觀。 “如果京劇都是這樣的話,怎么能夠不愛呢!” 一條評論,很快就被頂到了最高處,一分鐘上萬的點贊,表達了大家對京劇的感情。 鏡頭再一轉,張立國老師的聲音再次響起。 “二出斷橋,金山水漫許仙隱,白蛇怒斥你忍心。” 后面的大屏幕上畫面也變了,一個身著百衣的女子伸手攔著身后那位身著青衣的女子,青衣女子手中的兩把劍緊緊的握著,眉目之間,一片的憤恨之情,而它們的面前,一個年輕的男子一臉恐慌的癱坐在地上,不敢抬頭。 這正是《白蛇傳》中的經典片段《斷橋》一折。 但是,讓所有人震驚的是,屏幕上打出來的演員名單上,白素貞后面的名字,赫然還是林桐。 “我去,我沒看錯吧,桐哥這么有牌面啊,連著上了兩出戲啊!” “啊,這是怎么弄的啊,我剛看見那邊不是剛結束嗎,怎么這么快就換了一身衣服嗎?” “這位兄弟,你還真是天真的可愛,這是錄播,你看著好像是連著的,其實中間不知道停了多長時間!” …… 確實,這一次雖然一人分飾四角兒很大膽,也很搶眼,但是對于錄制來說,其實也沒有大家想的那么麻煩。 畢竟是錄制,就像電視劇一樣,不會今天拍第一集,明天拍第二集,肯定是怎么方便怎么來。 就像林桐的這一次,先拍一出戲,然后等林桐在后面化妝的時候,前面的錄制繼續,拍其他的故事,等到林桐扮好戲了,繼續再拍這一出京劇也就是了。 只是難為了現場的觀眾,不能像電視機前的觀眾一樣,一口氣聽完四出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