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潯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 別時茫茫江浸月——” 林桐的聲音低沉而有磁性,瞬間就把所有人都帶到了潯陽江邊,一種離別之愁涌上了大家的心頭。 這首歌林桐得到后,聽完了一遍,感覺其中的曲調很不舒服。 因為他在國風之旅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當時的場景,所以,在他的心中,這首歌不應該是這樣的節奏。 所以,林桐親自將這首歌進行了重新的編曲,將這首歌原來的那種快節奏變成了慢節奏,一下子,就將那種情緒給體現了出來。 這也是林桐第一次嘗試改編系統抽取的歌曲,在改編之后,系統將這首歌的評分,提升到了s級,讓林桐的心中感覺到非常的欣慰。 就在這個時候,坐在中間的方景龍大師雙眼一睜,手指一挑,“錚”的一聲,仿佛吹響了進攻的號角一般,所有的樂器都動了起來。 笙管笛簫,鼓樂齊鳴,一瞬間,讓所有人都感覺到置身在古代的宮殿中一般。 “忽聞水上琵琶聲 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 添酒回燈重開宴——” 之前,林桐用的都是輕柔的男聲,為大家營造出了一份離愁之情。 但是,接下來,全場觀眾都是驚訝的看著臺上的林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 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 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 初為霓裳后六幺——” 林桐的聲音忽然轉變為了女聲,并不是戲腔的女聲,而是正兒八經的女人的聲音,讓人有一種這是換了一個人唱歌一樣。 臺下的觀眾們不斷的用掌聲來表達對林桐的佩服。 而接下來,正兒八經的戲腔來了。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落玉盤——” 很明顯,戲腔的女聲和之前的女聲完全不一樣,讓臺下的觀眾們驚呼出聲。 梅派的青衣唱腔,將這一段完美的展示了出來。 臺下有不少對《琵琶行》這首樂府詩非常熟悉的觀眾,這個時候,都已經能跟著節奏唱起來了。 不少人的目光則是被坐在中間的方景龍大師給吸引了過去。 林桐唱的好,方景龍大師的琵琶更好。 林桐不住的圍著方景龍大師,一臉贊嘆的樣子,兩人的互動看的觀眾們也是非常的激動。 方景龍看著林桐,心中也是非常的敬佩。 作為一個琵琶演奏者,《琵琶行》這首樂府詩在他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這首詩不敢說倒背如流,但是也是體會頗深,他對里面琵琶女的那些動作,全都爛熟于心。 這一次聽說有人拿出了一首原創編曲的《琵琶行》,要和自己合作,方景龍的心里其實是很膩歪的。 這些年來,隨著國風的流行,大量的作曲家和歌手都把目光投向了這個領域。 國風,是最容易吸引粉絲流量的風向標了。 但是,并不是那么多人都擁有著深厚的國學功底,所以,大多數創作出來的國風歌曲都是屬于粗制濫造,用一些不知所謂的“華麗”辭藻堆砌出來一首帶有一點古風風格的歌曲,就說是國風歌曲,最可氣的是,還真有不少粉絲們上當。 但是,當一些好的作曲家,曲爹們出手之后,將國風歌曲的高度拔高了起來,讓這些粗制濫造的歌曲沒有了生存的土壤。 于是,這些人就把目光投入到了華夏的古詩詞中。 一時間,一大批古詩詞改編的歌曲紛至沓來,當然,這些歌曲中有好有壞,但是,不好的居多。 這種情況,就讓一些詩詞愛好者非常的不滿,紛紛出面抵制音樂圈的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 方景龍對林桐的印象還不錯,畢竟這大半年的時間里,林桐在大眾面前的形象還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國風歌曲的方面,屬于是年輕人一代中的佼佼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