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琬目前面對的第三個大問題,反而是各地的大戶該怎樣處置。 唔,說處置似乎也有些不太對,畢竟不是所有的大戶都有罪孽,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地用上“處置”這個詞。 這里就要提一提在楚軍向各地推進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小插曲了。 江琬先有明令, 明確了各路軍的軍紀問題。總之就是,城池你們可以攻打,但百姓不能騷擾. 而同時,江琬又提到了,普通的百姓雖然不能去騷擾,但要是查到當地有什么為富不仁, 惡業極多的大戶,那么打打土豪這個事兒, 還是可以做的。 沒錯,江琬老早就非常雞賊地給各路軍定好了一個“打土豪”的策略。 打土豪,分田地,學學前世那些偉大的人的偉大做法,是不是個好主意呢? 畢竟機會難得,像“還土歸農”這種事,早先在晴州推行的時候,余松柏就提到了其中各種難處。 還土歸農之所以能夠在晴州推行下去,主要還是因為晴州情況特殊。 占據晴州地方資源的基本上都是二十一盟的人,而二十一盟又早早被江琬給打服……哦,不,是收服了。 總之在楚王妃的威勢下, 晴州的還土歸農順利推行成功。 可惜晴州這邊的成功有其獨特性, 這不可能隨便復制到其它地方去。 江琬又不是閑著沒事干,總不能一天到晚地就往各地跑, 一個個地去威脅那些當地豪強, 然后逼他們捐獻土地吧? 這個時候, 各路軍“攻占”九江南的舉動, 就為還土歸農的推行提供了相類似的便利。 這里就必須要說到一個行軍的常例了。。 按照古代軍隊的常例, 行軍打仗時糧草的來源一般分三個部分。 一部分是軍隊自身攜帶有糧草,但這種能夠隨軍攜帶的糧草一般分量都不會很足,總之就是或許夠吃個幾天,但肯定還需要后續補給。 于是第二部分的補給則通常來自于軍隊的大后方—— 比如說,要是朝廷的軍隊,那他們的大后方就是朝廷,而楚王府的軍隊,那他們的補給自然就該是來自楚王府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