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第一天課結束的時候,君羨去接善念念,被老師大加稱贊表揚。她的數學摸底考試滿分,壓軸題是奧數集訓班的訓練題,她不僅答對了,而且只用了別的同學的三分之一時間。 可好景不長,在體育課上,善念念被叫成小怪物,她情緒失控咬了人。 君羨去學校接人,找學校要個說法。 體育老師說,小姑娘在自由活動時,一直繞著單杠轉圈圈,十幾分鐘都沒有停下。別的同學陸陸續續去圍觀。大家議論紛紛,數學小天才原來是個陀螺。陀螺結束了運動,要回教室,被別的孩子圍住,吹口哨讓她繼續表演。 善念念聽到口哨,喊停,可根本沒人聽她的。她紅了眼,咬了人。扭打過程中,自己身上也受了傷。 君羨聽了全過程,指控老師的不干預、不作為,并且要求霸凌的孩子道歉。校方不以為然。最終不歡而散。 時至今日,君羨又發現了關于善念念兩件事,她有一些刻板動作,不喜歡噪音。他體會到了孤兒院園長口中的特殊。 對于這些狀況,他發了帖子,在網絡上咨詢,有醫生指出,這是孤獨癥的表現,也叫自閉癥。 君羨不能把天才鋼琴少女和自閉癥患者聯系在一起,他不相信。 帝京大學附屬醫院的神經科室和心理科室都是全國最好的,為了能約上兩個科室的會診,君羨動用了他所有的人脈關系,包括他在央音的老師,他的富二代同學。 名家會診需要排號,那一天,是九月初一。 樂君羨帶著善念念,來到了帝京大學附屬醫院。 醫院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排隊的病人摩肩接踵,這讓善念念不自在。她茫然不知所措,君羨已經牽住了她的小手。“別怕,深呼吸,想象著你在演奏拉赫瑪尼諾夫,他們都是你的觀眾。” 改變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至少善念念不再排斥君羨。她回想著帕格尼尼狂想曲,人安靜了下來。 會診室里很安靜,主導的是有兩名年歲很長的醫生,看起來都是五十多歲。神經科教授余聲和心理學教授凌晚庭,他們是夫妻。在他們面前,有一沓厚厚的神測、智力測試資料。 “孩子,叫什么名字?”問話的是女教授,和藹可親。 善念念看君羨,在君羨的眼神鼓勵下,慢慢開口:“善,念,念。” 一字一頓,很認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