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打聽清楚歸途,胯下又有馬,楊默回太原在路途上并不會有什么阻礙。 順著官道,一路向北。 身后追趕的差役越來越多,最開始的時候,眾人一見面,互相交流這游俠兒在他們那犯了什事。 大多數差役態度極其惡劣,罵罵咧咧。 “城內周員外的公子只不過是拉走交不起租子的佃戶家的牛,這賊人便打折了周公子的雙腿,著實可惡!” “孫大人的兒子不過是一時酒醉搶了個民女,事后已經處理妥當,這賊人卻將孫衙內閹了不說,還綁在鬧市,當真是目無國法,全然不把我等放在眼中!” “趙家獨子打殺了一乞兒,雖是不該,卻也賠了錢財,主家都撤銷了官司,這賊人卻還殺了趙公子,讓趙老爺白發人送黑發人,哎!” ... 隨著各地的差役匯集信息交流后,他們不罵了。 每個人的臉色都沉了下來,心里不是滋味。 追捕的這個游俠確實犯了法。 但他做的事,卻合乎道義。 不少差役在想,當初自己干這一行的時候,是為了什么? 不就是為了保家為民么? 可這些年來,自己又做了什么呢? 面對不公,不僅明哲保身,不敢說話,甚至有時候還會為了錢,因為上司的壓力與這些欺壓百姓的鄉紳土豪們沆瀣一氣。 但更多的差役并沒有這種初心與反思。 他們當差要么是接祖上的班,要么是混口飯吃。 雖然已經習慣了欺壓百姓,沒有那些差役心里那么糾結。 但終究是聽著游俠故事長大的。 即便是再壞的人,教導孩子時,也會選擇那些忠孝禮儀的故事。 游俠,在北隋代表著信與義。 游俠的故事,他們從小聽到大。 即便現在已經人生過半,但內心之中卻依然有著年幼時對游俠的渴望。 前面那個賊子,不就和自己心目中的游俠很相似么——不,幾乎是一模一樣。 一人一騎一刀,遇到不平之事,秉承著自己的道義出手。 一擊則中,中則而走,不留名不受惠。 絲毫不畏懼后面有多少人追殺。 古之游俠,不就如此么? 日落西山,遠處的那匹馬慢了下來——也該慢下來了。 差役們追了一天一夜,他們可以輪番休息,但前面的游俠卻不能。 殘陽照在荒野上,一輪殘日掛在天邊,給遼闊的大地鋪上一層血紅的幔帳。 一直追逐楊默的十幾個差役一反常態的沒有拍馬上前。 他們拉著韁繩,緩緩的停了下來。 誰也沒有說話,反而默默的看著前方。 游俠的馬搖搖晃晃走了幾步,直接倒在地上,長日奔波累死了。 那游俠也跟著跌落,盤膝而坐,向著他們這邊看來。 雖然相隔甚遠,但差役們卻能感受到,那人沒有絲毫懼意。 仿佛就等著他們過去,決一死戰。 見自己等人也停下腳步,久久沒有過去,那游俠站起身,走到路旁的河邊摘下面紗,捧起水拉來豪飲一頓。 “師父,前面就是太原境內了,再追的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