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打了大勝仗,自然要論功行賞。 趙廣不是吝嗇的人,柳初、張瑛、寇林、獨孤勝還有呼延衍等有功之將,在北參軍司郭正、祖納等謀士敘功之后,分別得到了封賞。 以趙廣的戰略眼光,自然不會埋沒了寇林的功勞。 這個老兄弟打硬仗不行,打打這種靈活機動的戰事倒是屢屢出人意料之外。 若是沒有寇林奇襲銅雀臺這一個變數,北宮純的涼州大馬將負責最后的一記重擊,至于說效果如何,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漳水畔的地勢地形條件,屬于河灣與沼澤相間的地段,輕騎作戰問題不大,重騎的話,極有可能陷入泥潭不能脫身。 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派出合適的軍隊,是評判一個將領是否優秀的標準。 趙廣在這方面,早已盡得精髓。 漳水大戰后,漢國朝堂上下如何收拾勝利成果,宣傳漢胡大戰功績,這些自有句安的博聞司、祖該、祖納等北參軍司官員負責,趙廣不需要去過多操心。 劉淵已經南逃。 從斥候探知的情報來看,應該是往開封方向去了,崔游和朱紀早一步在開封活動的消息,韓壽已在逃出城之前送到了趙廣這里。 冀州的民心已經因漢軍抗虜、晉軍潰逃而轉向,而在爭取士子之心方面,漢胡大戰的影響力也在日漸擴大。 讀書人心思活絡,在漢胡未分勝負之前,他們一個個不作聲的觀望,趙廣雖然在對晉、對吳作戰時屢戰屢勝,但那只是聽說,他們并沒有親眼所見。 這一回,戰事就發生在漳水,從漳水、濁水飄浮到下游大陸澤的胡虜尸體已經開始發臭,為了防止發生瘟疫,這些士子的所在家族、塢堡已經連夜動員,命仆從清理河道,掩埋死尸。 從發現的漢胡兩軍的數量,他們也能判斷出,漢軍是實實在在的大勝,而不是像以往晉軍擊胡一樣,說是破虜多少級,實際上是殺良冒功,虛假的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