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祖遜、劉琨兩個少年相約擊誓。 “越石,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祖遜擊掌高呼,左手指向孟津渡口,胸膛急促的起伏著,顯示其心情極不平靜。 劉琨敬佩的看著貫甲佩劍的祖遜,稚氣的臉龐上露出堅毅神情:“士稚兄,你先行一步,我劉琨一定隨后跟進,若違此誓,天地不容。” 趙廣進門之時,正聽到祖遜、劉琨兩個少年郎立下錚錚誓言。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太祖的這一首沁園春從趙廣心頭浮現(xiàn),祖遜和劉琨,以及和他們兩個一樣的漢家少年,是大漢的末來,是漢人的希望,也是趙廣穿越而來要堅決守護的人。 “恩師........。” “大將軍........。” 祖逖和劉琨見趙廣到來,猛然一驚,連忙施禮相迎。 “士稚,越石,你們兩個年紀還輕,當務(wù)之急,還是要先學好本領(lǐng),再論擊胡之事?”趙廣沉聲喝斥了祖遜一句,少年輕狂,口不擇言也是正常。 被趙廣收為弟子之后,祖遜在漢國的地位變得特殊起來。 在兩漢魏晉時代,“師”這個稱號和“父”是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的,師徒不是隨便認的,弟子與恩師的關(guān)系相當于衣缽傳人,甚至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父子更加的關(guān)系密切。 因為父子之間許多時候,也會因為政見的不同,而發(fā)生意見分歧,甚至于反目成仇,而師徒之間相對來說要簡單一點,因為要是弟子欺師滅祖,基本上不用在仕族上混了。 祖遜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拉著劉琨退出議事廳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