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郎雖然打心眼里瞧不上秦風,覺得此人簡直可以用“奸懶饞滑”來形容,但不可否認,秦風每次遇到危難,總能化險為夷。 這與他的應(yīng)變能力和運籌帷幄息息相關(guān)。 回想起當初在京都,自己設(shè)下鴻門宴,請君入甕,最后非但挨了一頓胖揍,還被秦風所救。 李郎的心情便是五味陳雜。 不服歸不服,卻逐漸明白了大哥的深意,若說有誰能救自己一家離開輔運縣,恐怕非此人莫屬。 哪怕是看在家人的份上,李郎也只好誠心實意地跟著秦風混一混。 就在這時,身旁的疏風,突然滿懷疑惑地嘟囔起來:“這平遙縣附近也太荒涼了,少爺你看,路邊的樹都枯死了。這平遙縣雖不屬于京都三十六縣之一,但畢竟與京都相近,按說不該如此荒涼才是,也沒聽說過這周圍鬧過旱災(zāi)。” 秦風掃了一眼路邊的枯樹,不由嘆了口氣:“并非是旱死,而是被饑民吃了。” 疏風眼神閃過一抹驚訝,掩嘴驚呼:“吃了?” 秦風點了點頭,回想起那對饑餓母子的慘狀,心情不由沉重起來:“早在進入平遙縣城之前,我就已經(jīng)注意到,這附近的樹,全都沒有樹皮,而地上的草也極為罕見,就算有,也是些零零星星的幼苗。” “可見,饑民如蝗蟲過境,早已將這片土地上能吃的東西,全都搜刮了一遍。” 疏風更加震驚,眼神透著不可置信:“怎么會?!南方有洪澇,西北有旱災(zāi),可沒聽說過中原腹地也發(fā)生過饑荒。況且此地距離京都這么近,若是有饑民游蕩,恐怕圣人早已洞悉。” 圣人洞悉? 其實秦風來之前就考慮過這個問題。 但讓他不解的是,既然知道平遙縣城如此荒涼破敗,幾任縣令更是頻頻出事,為何梁帝那老家伙卻沒有一點插手要管的心思? 按理說,梁帝雄才大略,麾下的黑尉,更是令人膽寒的間諜機構(gòu)。 哪怕這是高太尉一手遮天的地方,哪怕黑尉的重心早已偏向北狄方面,但這么大的事情,不至于皇宮大內(nèi)、朝堂之上,一點波瀾也沒有升起。 還有,即便讓他來治理探查平遙縣這事,理由很充分,但吏部怎么會蠢到一次又一次,如此明著坑他? 這背后,除了高明,到底還有誰在推波助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