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紐特向導的房屋坐落在冰川邊上,房屋整體呈犁形,前面寬后面窄。 房屋并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冰屋,而是用土石建造,土石外再砌一層石塊。至于粘合問題,這種滴水成冰的氣溫下,在外部潑點水就好。 房屋的前面由一條長約3米的半地下隧道進入屋內,隧道的兩側和頂部用石塊、和買來的草皮覆蓋。房屋的正南方有一扇小窗戶,窗戶上設一小瞭望孔。室內四周設平臺,兩側的小平臺上放食物和日用器皿,并有一座鯨油燈,燈上掛著炊罐與烤衣服的架子。后部大平臺上鋪著干苔蘚與熊皮,是家人坐臥的地方。室內的墻壁和天花板都用海豹皮鑲裱,這樣可以很好地保留室內的溫度。 不過,潮濕的苔蘚和動物的毛皮會散發出一股臭氣,聞久了會讓人十分不適。這時候,那條半地下隧道就派上了用場。 新鮮的空氣會從隧道中緩緩流入,并慢慢擴散到地板上,當零度以下的冷空氣上升到鯨油燈的高度時即被加熱,并擴展到整個平臺,使平臺的空氣溫度升高而且穩定和新鮮。最后,那些蒸氣和臭氣都從瞭望孔和屋頂開的小洞排出。 眾人對于因紐特人的智慧有些感到不可思議,不得不感慨難怪因紐特人可以在這樣的極寒地帶生存。 正在這名因紐特向導燒水給他們泡茶的時候,一個毛絨絨的身影推門而入。 “ataata.”(爸爸。) 要不是這道身影出聲,眾人險些以為是一頭小北極熊。 “uvanga naalungiarsuk niviarsiaq.”(我親愛的女兒) 男人將這道毛絨絨的身影舉了起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眾人一臉尷尬地看向楚子航,楚子航有些心累,但還是默默地接受了隊伍里只有自己這一個“翻譯官”的事實。他剛想開口,眾人帶著的藍牙耳機里卻傳出了eva的聲音。 “正在搜索語言庫,正在加載格陵蘭語和因紐特語,即時翻譯功能啟動。” (后面我就直接把格陵蘭語和因紐特人之間說的因紐特語變成普通話吧,不然這樣翻譯太累了,也顯得在水字數) 男人將孩子與衣服相連的帽子扯了下來,露出了小女孩的潔白的臉頰,向眾人介紹道:“這是我的女兒,她的名字叫雪。” “乖女兒,去幫爸爸到倉庫里拿些茶葉來。” 女孩乖巧地點點頭,向眾人微微一笑,一路小跑著出去。 夏彌看著雪的背影,眼中有些幽深。 “想不到您居然有一個這么可愛的女兒。” 這樣有些調侃的話從夏彌的口中說出,男人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摸著頭憨笑道:“其實啊,雪并不是我的親生女兒。” 以妻待客! 這是在了解了一些因紐特文化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 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族群中,因為女性所需要的生活物質絕大部分只能依賴男人的狩獵。然而即便是一個男人應付一個妻兒的生活所需,那也極為困難。夏季還好,北極地區在夏季氣溫稍微高點,食物也相對充足,因此男人可以靠捕撈大量的三文魚養活自己的妻兒。 可到了冬天,北極地區溫度會急劇下降,最冷月平均氣溫可達-40~-20℃,獵物要么冬眠,要么遷徙到其他地方生存。在這種情況下,因紐特男性單憑自己就很難獵取到足夠妻兒所需的食物。 這時候,為了維持族群的生存和繁衍,他們就會搬一起組團生活,一起分工捕獲獵物,因為這樣成功率會高很多。而同時,“以妻待客”在這個時候就出現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