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過了他們分家以后得第一個年,一家人在正月里不是宴請別人,就是去赴別人家的宴。 正月里一般是沒啥活忙的,一家人除了走親戚或者接待來拜年的人以外就是上山砍柴,他們要是重新開起了作坊,每天都是要燒柴的,自家不砍,就得花錢雇別人打柴了。 村里人看到一家人每天上山下山的背柴都是夸贊不已“也難怪人家韓老二家能過好,你看看他們家現(xiàn)在的日子多紅火,還每天起早貪黑的干活呢!” “那可不是,人家的家業(yè)房子都是自己家掙來的。” 過了正月十五以后林氏就又重新開了粉條作坊,有些小商小販老早都來問過她們家啥時候開業(yè)了呢。 又去找了周氏宋氏容氏,還有四叔公家的幾個孫媳婦來上工,林氏主動漲了五文錢工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因為她兩個閨女現(xiàn)在倒騰的繡活村里多的是大姑娘小媳婦去接活干,掙的比在作坊里多的多了,弄的林氏都不好意面對幾個來作坊干活的妯娌了。 前院里此時就聚集了十幾個小姑娘和村里的媳婦們,光光就對大家說:“各位姐姐,嬸子們,我家的花樣子你們可以隨便拿回家繡了去賣,我們不管你們這些,只是在我們家做一天我希望你們就打起精神認真一天。 那粗布帕子荷包啥的做壞了三兩個不要緊,綢緞的壞多了我們姐妹可是不依的。” 大家也都沒有異議,畢竟誰都知道綢緞面料很貴,繡壞了不僅僅是小棉和光光心疼,她們也揪心。 光光也不怕他們抄襲了樣子回家繡了帕子啥的拿到鎮(zhèn)上去賣,樣子再好看鎮(zhèn)上的人消費水平是有限的。 本來四五文錢一張的粗布帕子,你賣到十文是不會有人買的,還要去除布料針線工夫這些本錢,仔細算下來還不如在她們家?guī)凸べ嵉枚嗄亍? 她們家的東西主要都是銷往府城去的,光光就買了不少綢緞面料,讓幾個手藝好的媳婦婦人繡屏風啥的。 她還在韓老爺子家定做了不少實木小框架,用于做小繡樣的擺件啥的,她的梳妝臺上就有一副旋轉(zhuǎn)框架,上面是一副自己給自己畫的簡體小像,還是卡通可愛版的,旁邊更是繡了一行小字。 繡的是“韶華將盡,三分流水二分塵”,語出明代李唐賓的《梧桐葉》第一折,韶華就是指光陰的意思。 春花都驚訝于光光的畫工“光兒,你這小人畫的可真是有意思,這畫的是你嗎?怎么這么可愛,可不可以給我也畫一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