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三章 3.25 人員裝備、勛貴反應 動手的自然就是衛旭放在牛頭山山坳基地的人手,他目前能夠動用的,其實也只有這些人。 一年前,衛旭安排曹云奇和周云陽招人的時候,專門交代過要招十二三歲的孤兒,因為這樣的孩子最容易培養。 一方面,他們大部分都是從小孤苦,能活到這個年齡心智都差不了;另一方面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三觀,仍然可以培養。 再就是這個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只要資源夠用,這些人培養起來可以說事半功倍。 事實也確實如此,一年來,這些人學習《飛狐》世界天龍門北宗的入門武學,再加上《紅樓》世界充足的靈氣,進步堪稱飛速。 特別是衛旭從當年從玉筆山莊帶回的大量藥材以及回到《紅樓》世界后又購買了不小的數量,這些孩子的藥膳、藥浴非常充沛。 一年來,這些孩子普遍長了身高,個別的甚至竄出了一個頭!現在這些人都成了半大小子,算是初步有了基礎。 武器方面,雖然天龍門北宗以劍法聞名,但作為《飛狐》世界的二線門派,其實并沒有少林武當那樣的百年傳承,江湖雜學武功也不少。 因此,衛旭給這些小家伙們標配武器是長柄雁翎刀,大致就是四尺的長刀帶著一尺的長柄,刀法由周云陽傳授。 內功直接使用《胡家心法》,再加上江湖著名“神功”鐵布衫鍛體,這些小家伙的力量現在普遍超過了成年壯漢,體質更不用說。 但衛旭交給他們的最主要殺傷手段,卻是強弩,這些都是從大約兩個月前開始大規模配發,正好在半個月前配齊了! 這些強弩自然都是衛旭一直以來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鋼弩,可惜還是沒能實現標準化大規模量產,主要是弩臂的生產拖了后腿。 由于牛頭山距離京城太近,衛旭根本不敢安排小高爐的生產,只能采用半手工半工業化的手段進行彈簧鋼生產。 問題是,這樣一來就有一個沒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這樣生產的彈簧鋼,其實只是總體性能符合標準,細節上差別很大。 結果就是在弩臂核心部件“弓胎”的生產中沒辦法統一標準,只能依靠鐵匠經驗再加上反復試驗來保證質量,速度自然就沒了。 還好,除了弩臂之外,其他所有零件都已經實現了標準化,比如弩機、扳機等等都是精鑄件,和現代自然沒得比,這個年代已經完全沒問題。 因此,現在的強弩生產,是只要有了合格的弩臂,立刻就能組裝出一把優質的鋼弩,這才在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里生產了超過六十把! 要知道,衛旭現在都只有十五個合格的鐵匠,按照封建時代的技術標準,一個鐵匠一年都不見得能弄出一把合格的強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