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戴羽妮把手機往旁邊一擱,跟楊謙繼續說起來。 “第二個是要拍定妝照。主辦方要給我們做現場海報的。” “你這里有沒有靠譜的照相館?先約好,等周末你有空了我們再去拍也沒關系。關鍵是要找專業一點的攝影師,不能拍成證件照了!” 楊謙哪里知道這個?他回來也沒拍過照,以前拍過那也只是拍的證件照…… “明天我問問杜哥,他可能知道。先說第三個吧!” “第三個就是要確定我們上去唱什么歌了。往年都是要提供歌名和歌詞給他們審核,如果我們有需要,也可以讓他們幫忙制作歌詞字幕。” “我們是有四十分鐘時間對吧?可以唱多少首歌?” 楊謙沒經驗,不知道音樂節的情況是什么樣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能拿紅橙節晚會來跟音樂節做對比,紅橙節有歌舞表演,還有主持人串場,音樂節應該是沒有的。 “正常來說,咱們四十分鐘的表演時間,除去前前后后換臺、準備的時間,留給我們表演大概就是三十分鐘左右的樣子。但唱歌之前,唱歌中間,你得跟觀眾互動吧,不能只是悶著頭唱歌吧?這里面肯定也要消磨掉一些時間……” 戴羽妮跟觀眾互動的經驗比較豐富。 沒辦法,她們樂隊都沒有幾首自己歌,不拼命跟觀眾灌水拖延時間,她都唱不滿三十分鐘…… 不過,有楊謙在,戴羽妮可以不用重蹈覆轍了。 “你也可以不說那么多,因為除了一些真的是名氣很大的歌手,他們有很廣泛的粉絲基礎,跟觀眾才能聊得起來,不然在臺上跟觀眾說話,真的是厚著臉皮在尬聊。大家也是喜歡聽歌多一些……” “音樂節本來就是以音樂為主的,那就用音樂來作為我們和觀眾交流的媒介。” 楊謙點了點頭,很是認可。 “所以咱們這樣的情況,可以準備六到七首歌,準備七首歌吧,三到五分鐘一首,就差不多是三十分鐘左右。到時候看能唱六首還是唱七首。” 戴羽妮掰著她修長纖細的手指,跟楊謙算起來。 “七首歌,我看看,有哪些歌是適合你唱的。” 楊謙琢磨了起來。 合適戴羽妮唱的歌還真不多,像《往事只能回味》、《又見炊煙》,這兩首雖然說本來是女聲唱的歌,但它們并不符合戴羽妮的嗓音特色,強行讓她唱反而不好。 “我還有很多歌可以唱嗎?我唱《夏天的風》就行了吧?剩下的就給你打打架子鼓什么的。” 戴羽妮有些驚喜地看著楊謙,但她又有點不好意思。 因為楊謙太厲害了,人家愿意帶自己玩,在戴羽妮看來就跟一個王者在帶一個青銅打游戲差不多——人家都在辛辛苦苦地帶你上分了,你還要搶人頭出風頭,給人家增加難度? 還是老老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吧! “怎么能只唱《夏天的風》?我們是一個組合,不能只有我在前面唱歌,你在后面看著啊!” 楊謙搖了搖頭,不同意。 他還站起身來,走到客廳的空曠處,比劃著跟戴羽妮描述: “我想的是我們都在前面唱,兩張高腿的椅子,并排坐,我彈吉他,你拿著麥克風。你唱歌的時候,我就給你伴奏,我唱歌的時候,你就在旁邊伴唱、搖手,或者什么都不做也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