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戴羽妮說:“不要太想我。” 但楊謙不能不想她! 甚至還想她想了將近一個星期…… 不過,不要想歪,楊謙沒有什么壞心眼兒,他所謂的“想”,只不過是因為他想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自己心中的一個想法。 …… 在畢業典禮上唱歌,系統給了自己《再見》這首歌。 因為要登上紅橙節這樣具有強烈鄉土氣息的舞臺,系統給了自己《把根留住》這首歌。 而楊謙給戴羽妮唱的《夏天的風》,從系統那里得到的時候是七月份。 準確的說,這首歌是在《再見》和《往事只能回味》之后到來的,楊謙得到的第三首歌。 由于《往事只能回味》是楊謙唱完畢業典禮之后就獲得的,所以戴羽妮跑去羊城找楊謙,是發生在《往事只能回味》和《夏天的風》之間! 如果戴羽妮不出現在楊謙的身邊,不在楊謙的安排之下,唱起《夏天的風》這首歌,那楊謙還只是覺得《夏天的風》跟其他歌一樣,都是隨機跳出來的。 但聽了戴羽妮的試唱,楊謙心里就有了猜測。 這首歌,說不定真的跟戴羽妮有關系! 戴羽妮這個聲音,太適合這首歌了。 要知道,原唱的聲音本來就是略帶沙啞,慵懶、風情! 而戴羽妮比她還沙啞,沙啞中帶著一點厚實、溫暖。 相比之下,楊謙覺得戴羽妮的嗓音特點應該更像后面重新把《夏天的風》翻唱火了的uu! 但不管怎么比較,《夏天的風》就像是為戴羽妮量身打造的一樣,楊謙聽過之后就直接放棄自己來唱的這個念頭。 難道,系統真的是因為戴羽妮來找過自己,知道她跟自己必定還會有緣分,所以才給的這首歌? 事不過三,都已經出現了三次類似的“巧合”,這就讓楊謙無法不猜測系統的出歌邏輯是不是不是完全的隨機了! 或許,它平日里就是隨機出歌,但在自己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有傾向性地出歌?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楊謙就做了這樣一個實驗——這段時間把戴羽妮的名字放在了腦海里! 為了每天都能“想”著戴羽妮,楊謙把戴羽妮的名字、聲音特點,寫在便利貼上,還貼在了自己電腦屏幕左下角。 這樣每天他回家,打開電腦的時候,都能看到戴羽妮,然后很專注地想上一會兒她適合唱什么樣的歌。 當然,楊謙也不僅僅是只有戴羽妮這個選項,老師他們的老兵合唱團不也開玩笑說讓楊謙給他們寫一首歌唱祖國的歌曲嗎? 但凡是都要講究一個先來后到,況且老師他們唱的《把根留住》是前不久剛獲得的,楊謙擔心會影響到自己的判斷,還是戴羽妮這個選項的確定性強一點,更適合來做這個試驗。 所以,除了戴羽妮,他就把其他的想法都摒棄在了腦外。 …… “能不能有結果,就看今晚了!” 楊謙抱著吉他,默默地又念叨了一下戴羽妮的名字,準備開始新歌解鎖前的最后六次練習的彈唱。 不過,唱了一會兒,楊謙第四遍的練習,還沒唱到一半就被打斷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