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布拉格的廣場擁擠的劇場 安靜小巷一家咖啡館 我在結帳你在煮濃湯 這是故事最后的答案# 副歌的最后一段被改為男聲獨唱。低沉的聲音娓娓道來,訴說著那個上個世紀蒙著淡淡憂傷的愛情故事。沒有完美的結局,但是那扣人心弦的唯美愛情,卻足以是靈魂絕唱。 并不適合合唱的曲風被改成合唱,卻意外得不僅沒有失去歌曲原有的韻味。那種少女的夢幻,企盼和憂傷感,被演繹得更加生動。 傅盛的嗓音像是大提琴一般悠揚,帶動著整首歌里面的向往和期盼。尤其是末尾的一段單人獨唱,他低著頭,閉著眼睛,睫毛下場,夕陽的余暉正落在他高挺的鼻梁上,恰好勾勒出一個完美的弧度。他薄薄的唇輕輕張合,訴說著歌曲里無盡的眷戀與遺憾。 一曲終了,意猶未盡。 很早很早的時候,郁小夏就聽過這首歌。第一次聽的時候,本以為這是個唯美卻浪漫的故事,結尾的時候,結賬的是女主人,男主人在為女主人煮她最心愛的濃湯,他們共同經營著一家浪漫的咖啡店,畫面溫馨美滿。 長大以后才知道,原來真正的布拉格廣場并沒有許愿池。 男女主人也沒有一起結賬煮湯,他們終于沒有在一起,留下的只有卡夫卡致密倫娜情書。 好傷感的一段故事,以至于郁小夏后來再也沒有敢再聽這首歌。 不過,很少有人會為了一首歌特意查那么多資料。那時候的她太孤單,在那個狹小的房間里偷偷地翻看從圖書館借來的發黃的書頁,一個人留下靜悄悄的眼淚。 大多數人還是會以為布拉格廣場寫的是一場唯美的邂逅與圓滿的相守。 站在合唱隊后排,整首歌的時間,郁小夏卻一直覺得仿佛偌大的舞臺只有她和傅盛兩個人。 他唱的每一個字都在給她一個人聽。 這就是他答應領唱的原因。 那種感覺,沒有證據能證明,卻讓你感到無比真實與確定。但又像一個不能說的秘密,不能被分享,甚至不能大聲說出來。 她只能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他的聲音落在每一節音符上,再飄進她少女溫甜的心扉,然后永遠永遠記住。 他們曾經一起完成過一支歌。后來就成了一首永恒的旋律,不知不覺,從青蔥歲月唱到桑榆之年。 * 那一天晚上郁小夏在筆記本上認認真真地抄寫了一遍布拉格廣場的歌詞。 直到深夜。 臺燈被調成最微弱的光,有些昏暗,射在粉紅色的筆記本上,旁邊放著的是三顆綠色的薄荷糖。 傅盛給的。 表演結束,全體謝幕的時候,他塞進了她手心里。她的手心真的好小,差一點就快握不住那三顆糖。緊緊地攥住,落幕,下臺,掌心的汗水居然濡濕了糖衣。 那是他的味道。 記不得曾經在哪里看過一句話,說‘三’的意思就是forever。 郁小夏撥弄著桌上三顆小巧的薄荷糖,連指尖都沾染了清香的味道。緩緩地,少女纖細白嫩的手拿起鋼筆,在布拉格廣場后面接著寫下一段話: #并排楊柳的操場孤單籃球架 喧鬧教室一張舊課桌 我蹣跚坐下你還在身邊 這是故事最后的答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