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讓胡彪忍不住皺起眉頭的原因,那是對于眼前這種冒著德棍的空襲,冒死渡河之后就立刻發起戰斗的場景。 看在了眼中之后,怎么老是覺得很是有一些熟悉。 稍微了的回憶一番之后,這才是想起了一點:“臥槽!這不是電影《兵臨城下》中,也出現過了一個場面么?” 主角冒死渡河之后,連槍都沒有領到一支,僅僅是被人往手里塞了一個有著5發子彈的彈夾,就被驅趕著對德棍沖鋒了。 因為指揮著他們的軍官,在嘴里吆喝著: “沒有領到武器的,與領到武器的兩個人一組,等你的戰友們戰死了,就能從他們身上撿起武器繼續戰斗了。” 然后,在后面督戰隊的重機槍威脅下。 一群兩人才是共用一支槍的毛子新兵,開始發起了一個幾乎必死的沖鋒;分分鐘被火力強大、有著完備火力配置的德棍打死在了沖鋒的路上。 豬腳還是靠著裝死,才是逃過了一條性命。 當然了,胡彪其實也明白,《兵臨城下》這么一場電影,對于真正的伏爾加格勒保衛戰,并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 一個高盧雞人做導演,一個腐國人做主角,在德棍地區成立的劇組,最終拍攝出來的毛子家戰爭電影。 在天然的立場和認知之中,屁股上自然是會有點歪。 當前的毛子家,雖然因為大清*洗和大擴軍,導致了戰斗力很差。 但是絕對不至于出現,需要正委在后面帶著督戰隊,靠著在后面打黑槍的做法,才能讓士兵們沖鋒的地步。 事實上,在二戰時期的毛子家,設定正委的最初目的,確實是為了防止部隊嘩變和潰退而成立的軍職。 但是因為此時的毛子家士兵,很大一部分都是文盲的原因,這些正委們那是需要身先士卒帶頭沖鋒的。 整個戰爭期間,正委的戰死率達到了60%以上,就是說明了很多的問題。 然后,讓胡彪很是擔心的一個問題就來了: 這些從各種崗位提拔起來的正委大人們,在思想和勇氣上那是相當得過硬;但是在軍事指揮能力和經驗上,也就是那么回事而已。 在他們的指揮和帶領下,接下來的戰斗能靠譜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