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立場變換,許多事務都將發生變化。 若是任其自由發展,昔日熟悉的同門,必定會漸行漸遠。 但這一切若是有了利益維系,就截然不同了。 所以在這三年中,劉玉有意無意傳播自己二階煉丹師的身份,果然有一些比較熟悉的同門上門拜訪、 被詢問的時候,劉玉坦然承認了自己的煉丹造詣,并且承諾可以有限的、以較為優惠的價格,出售一些丹藥給這些同門。 當然,流出丹藥的數目絕對不會多,要符合正常煉丹師的數量,但該有的目的還是達到了。 元陽三脈之間雖有種種明爭暗斗,但有天風老祖在頭上壓著,還是保持著相對克制的地步,并沒有陷入瘋狂的內耗之中。 三脈修士之間不乏爭斗摩擦,但私下里也不乏相互往來,所以劉玉的作為并不會犯忌諱。 足夠的人脈,可以減少對嚴家的依賴,雖然現在雙方還處于“蜜月期”,但將來是什么情況那就不清楚了。 劉玉一向喜歡早做打算。 三年時間過去,明日便是收徒大典,他踱步返回洞府,再次拿著珍稀靈草典籍翻看。 熟記各種珍稀靈草的外形特征、功效作用和生長條件,不管是身為一名煉丹師,還是行走修仙界,都是用得上的。 大廳的燈光一夜未滅,其主人也挑燈夜讀徹夜未眠。 第二日,卯時剛至。 幾天幾夜未眠的劉玉依然神采奕奕,他將厚厚的幾本珍稀靈草圖鑒收入儲物袋,稍稍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著裝,便出了洞府。 盡管修為已至筑基初期巔峰,但劉玉一出洞府立刻運轉隱靈術,將修為法力等隱藏了小半,表現在外的修為普普通通,修煉速度也維持在比三靈根修士快上一小截的地步。 筑基初期就使用上品靈器,還是太過惹人注目。 秉持盡量低調的原則,雖然手中已經有四件上品靈器,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不準備示之于眾。 他不會一味的低調,但該藏拙的還是會藏拙。 一拍儲物袋取出子母追魂刃,劉玉熟練的駕馭法器沖天而起,化為一道烏光向通天峰飛去。 江秋水也符合參加大典的條件,但劉玉與此女“商議”了一番,“規勸”其不要參加,她沒怎么猶豫便答應了。 雖然按照存神妙法種下的元神禁制極為隱秘,但金丹修士仔仔細細探查,還是有可能發現的。 萬一江秋水好運的被某位長老看重,無疑會增加變數。 劉玉索性就讓此女好好坐鎮金星玉丹堂,不去觀看收徒大典了。 通天峰是元陽宗山門范圍唯一的四階靈山,達到了接近四階上品的地步,是元陽宗絕對的中心之所在,整個宗門都是圍繞此靈山建立,再向周圍散開。 七大主峰在其周邊百里外環繞,以此山為中心向外擴散,一般而言越是靠近通天峰的靈山,靈山靈脈的等階就越高,特殊的例子除外。 這樣的情況,據說是從元陽宗統治青州、成為霸主之后開始,相傳當時的元嬰老祖血洗前代勢力的殘余,將之門人弟子趕盡殺絕,對其靈脈施展移山填海的大神通,強行遷移到元陽宗山門,打造成了現在的格局。 通天峰凝聚了元陽宗最精華的力量,有接近兩百名筑基修士在其中修煉,金丹長老也有十來人長居于此,定海神針天風老祖的洞府就在峰頂之處。 劉玉駕馭遁光片刻不停,直到三個時辰之后,一座巍峨磅礴的靈山才映入眼簾。 通天峰鐘靈敏秀、巍峨磅礴,高度達到了驚人的三千多丈,只到山腰處便云霧繚繞,至于更高的地方,只能透過云霧看到一道朦朧的黑影。 遠遠看上去,仿佛一根擎天的巨柱,在支撐著的這片天地,又似乎起到了連接天空與大地的作用,將二者串聯成了一個整體。 在世俗凡人,或者低階修士眼中,這是傳說也是神話! 不管看到多少次,劉玉心頭依然覺得震撼。 即使他已經到了筑基境界,在巍峨磅礴的通天峰下,也顯得如螻蟻一般渺小。 距離漸漸接近,劉玉平復心湖泛起的漣漪,收回目光,操控遁光向通天峰山腳落去。 山腰山頂是金丹長老與元嬰老祖的洞府坐在,筑基修士無故不能前去,收徒大典自然在山腳舉行。 收徒大典對許多筑基修士而言重要無比,但對金丹老祖而言只是一件小事,甚至一般情況下根本不能引起天風老祖的關注。 未時的日光已經不那么熾熱,照耀在通天峰山腳的一片廣場上。 這片廣場極為寬廣,長寬初步估計有三四百丈,名為真陽道場。 在廣場東面,修建了許多亭臺水榭等樣式的建筑,皆是以古樸自然為主,并不如何奢華美麗。 如果是平常的時候,一些筑基修士修士會在此坐而論道,交流修行經驗與各種見聞,若是有理念不合,常常會爭得面紅耳赤。 在廣場的西面,修建了五座二十丈長寬的斗法臺,皆是由能夠煉制上品法器的黑色金剛石所修建,讓無數修士感嘆宗門的大手筆。 還請高明的陣法師出手,在斗法臺上銘刻了堅固、火抗、冰抗等各種高級符文,足以承受筑基修士的斗法。 若是有修士新練成一種強大的法術,或者得到一件威能不俗的法器靈器,便可邀請好友上臺切磋。 每隔幾年或者十幾年,便有金丹長老在此現身講道,傳授修行的經驗。若是某一段時間長老們心情好的話,說不定連續幾年都能聆聽講道。 當然,來此聆聽講道的修士,并不局限于洞府定居在通天峰的,選擇在宗內靈山開辟洞府的筑基修士,同樣可以前來。 劉玉遁光一斂落在真陽道場上,將子母追魂刃收入儲物袋,隨后向著道場東面的那一片建筑走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