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島,至旅順-《逆天換明》
第(1/3)頁
有這些精銳,就是遇上十幾二十幾騎建虜,劉興治也有把握突然襲擊,全部干掉。
況且,通過截殺的信使,劉興治等人也知道毛文龍率部已經逼近海州,牽制住了海州衛的建虜。
這樣的話,他們從海城河下游過河南返,就更加安全。
長長的隊伍后面,郭大靖帶著一百多人負責殿后。從搗毀女真人的莊園開始,郭大靖就一直承擔這個任務。
關鍵是他要撿破爛兒,莊園內的東西雖讓百姓隨便拿,可大家知道要趕路,很多物品就只能忍痛拋棄。
而這些難以攜帶趕路的物品,卻大多被郭大靖能收盡收,留待日后再拿出使用。
接到傳令兵的稟報,郭大靖只是稍微想了想,便同意了劉興治的安排。
想盡快到達安全地區,郭大靖理解劉興治的想法,他又何嘗不想呢?而根據目前的情報分析,走大路確實又快,風險又不是很大。
韓仲已經換了服裝,被正式接納為東江軍的一員,就跟在郭大靖身旁。
在十數年的戰亂中,他帶著親人顛沛流離,最終只剩下了父子二人。對于遼東各地的了解,堪稱活地圖。
郭大靖與韓仲詳加攀談,對于遼東很多地區的地形地勢,和當地的特點,有了更多的資料,本來還有些模糊的戰略思路也逐漸清晰起來。
如何更有效地展開游擊作戰,持續消耗建虜的有生力量,并使其不得安生,受到更大的牽制,一直是郭大靖在思考的。
僻處海島固然安全,但渡海登陸,并深入陸地襲擾,總要受到各種的限制,也注定了難以持續襲擾作戰。
可如果在敵后能建立根據地,便可隨時隨地展開行動,向四下襲擾游擊,并為接引遼民百姓創造更方便的條件。
既要在建虜占領的地區,又不能太過深入,最好是多山、多河,有足夠的騰挪空間。
“秀巖多山,帽盔山、藥山、一棵樹嶺、、弟兄山、大頂子山、駱駝砬子……”
“秀巖周邊的河流也多,最大的是大洋河和杓子河,兩河合流后向東南注入黃海……”
韓仲說的山,準確講應該叫山脈。主要山脈屬長白山山脈,從北向南有帽盔山支脈、藥山支脈、一棵樹嶺支脈、弟兄山支脈共六個支脈。
而河流不管大小,在秀巖地區共有五百多條。
秀巖或繡巖就是岫巖,明朝還在此地建有繡巖堡,又名繡巖城。
從地圖上看,西面蓋州、海州、中部是秀巖堡和鳳城,東面是九連城,算是建虜放棄沿海地區后,在陸地上構筑的第一道防線。
這道防線以南,就很少有人煙。既是防備東江軍登陸奇襲,提供預警時間,也使東江軍想要深入就必須攜帶糧草物資,增加了很大的困難。
這樣的布置與遼西也比較相似,對于錦州、大凌河等地棄而不守,明軍去占領就要消耗大量的物資。
而建虜則可以利用機動和野戰優勢,等待時機,以閃電般的奔襲兵臨城下,或攻城,或圍點打援,掌握主動權。
當然,無人區對于建虜也有同樣的困難。糧草物資的匱乏,使其能夠大舉發動的次數,并不是很多。持續的時間,也不是很長。
所以,建立敵后根據地,在別人看來是極為困難的,糧草物資就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也不用建虜來搜山剿殺,只要多派些人馬控制住周圍的要地,把敵人困在深山老林,除了餓死好象就沒有別的出路了。
但對郭大靖來說,除了潛入敵后能夠攜帶的糧草物資外,他的空間就相當于一個大倉庫。如果儲存充足的話,千八百人也能堅持數月之久。
“……鳳城周邊的山林也不少,產出的人參很多……”
韓仲在繼續介紹著,卻不知郭大靖雖然聽著記著,卻已經確定了主要目標,那就是秀巖。
杓子河、大洋河,他還是很熟悉的。最早逃出建虜統治區,就是走的冰封河道。
這樣的話,坐船溯流而上,抵達秀巖地區,就更方便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万源市|
承德市|
岑巩县|
云梦县|
乳山市|
南安市|
城步|
资源县|
贺兰县|
铜山县|
贵港市|
南部县|
上饶县|
马尔康县|
鄂托克旗|
崇州市|
修文县|
梁平县|
手机|
广宗县|
津南区|
喀喇沁旗|
霍山县|
抚远县|
黄浦区|
蚌埠市|
鸡东县|
湟中县|
射阳县|
贵溪市|
锡林郭勒盟|
克拉玛依市|
奎屯市|
精河县|
来宾市|
和林格尔县|
黑水县|
临猗县|
荣昌县|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