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奪堡,設伏-《逆天換明》
第(3/3)頁
抬頭四下張望了一下,劉興治建議道:“按照建虜可能出動的兵力,可以算下他們的行進隊列綿延多長。在前面阻擊一下,使建虜停滯于夾道中,豈不更好?”
郭大靖哈哈一笑,伸出大拇指點贊了一個,沒想到這家伙的腦瓜兒挺靈,還能想出這樣的辦法。
不錯,是個有潛力的家伙。
戰場上就是要斗智斗勇,郭大靖更喜歡稱之為算計,或是計算。
戰壕的寬窄,相隔的距離,伏兵的位置,火力射程大小的搭配等等,都不是隨便布置,拍屁股決定的事情。
郭大靖不能每一次都親自出戰,他需要能舉一反三,有頭腦愛思考的手下。
在布置的時候,郭大靖一般都會講得很細。為什么要這樣做,總要讓手下知道究竟。
所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就永遠不會長進,永遠是一個聽令而行的小兵。
對于建虜騎兵的行軍隊列和間距等數據,劉興治比郭大靖還要知道得詳細。
除了山頂布雷炸石,路邊也埋設了很多地雷,上蓋碎石,再用樹枝和雜草遮掩。
出于對劉興治的考驗和鍛煉,郭大靖把多數的工作交都給他。但在設置伏擊陣地的時候,郭大靖又親自上陣。
有樹林,有山寨迷彩服,掘出簡單的掩體,再弄些樹枝草葉完善偽裝,從路上看過去,幾乎難以發現。
“鐵面具上也要做些偽裝。”郭大靖又彌補了最后一個小缺陷,用泥土和綠色的汗液涂沫,也省了往臉上加偽裝。
其實,郭大靖倒是挺喜歡在臉上加些裝飾的,很酷,很有狂野的味道。
細節決定成敗,郭大靖帶著各隊軍官又認真檢查,直到進入伏擊陣地的官兵在偽裝和隱蔽上達到了相當嚴格的標準,才算合格。
看了看天色,郭大靖決定提前行動,便命人前往烽火臺,點燃狼煙。
俗話說:夜長夢多。在敵后突發意外也并不奇怪,越等下去,變數越多。就象來往路過的建虜,或者是平民百姓,都有暴露的可能。
劉興治對此也表贊同,無論是從附近建虜的守衛力量,還是從遼陽趕來的距離和時間,這邊的伏擊提前一個時辰,都不影響按時撤退的大局。
遠處烽火臺升起了三道狼煙,筆直地沖上天空。
郭大靖猛地一揮手,突擊隊官兵全部進入伏擊陣地。周圍很快變得寂靜,只偶爾能聽到遠處的鳥鳴。
十幾里的路程,對于騎兵來說,全力奔馳的話,很快就能到達。就是再算上敵人披掛盔甲等準備工作,也花費不了多長時間。
但對于抱著期望來等待的人來說,這么短的時間卻很漫長。
郭大靖趴在草叢中,透過樹木,用瞄準鏡瞭望著遠方,期盼著看到騎兵奔馳而揚起的煙塵。
執意要打這一仗,并不是他貪功,而是認為再沒有比實戰更能鍛煉將士,更能培養軍官的辦法了。
他相信,經歷過這一次伏擊后,稍有些頭腦的人,都會有所啟發,有所感悟,也有所長進。
沒錯,這是可以記入教科書,可以作為典型伏擊案例來教學的。
借助于天然的地形地勢,以地雷、弩弓為主要武器,利用巧妙的偽裝,給予進入伏擊圈的敵人以突然而猛烈的打擊。
消滅建虜有很多辦法,面對面的廝殺只是一種,還是傷亡最大的一種。
盡管要平遼滅奴,大規模的會戰不可避免。但在目前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以更靈活巧妙的方式作戰,就更加重要。
煙塵,終于出現了。郭大靖瞇了下眼睛,露出了冷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