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人馬沿著大路行進,并沒有多少人說話,最多的聲音便是馬蹄聲和車輛的咯吱聲。 郭大靖騎在馬上,隨著隊伍前進,不時微垂下眼簾,陷入思索。 援朝大戰(zhàn)打到現在,東江鎮(zhèn)的表現已經足夠。 只是斬殺岳讬、碩讬,就能夠堵住朝堂上文官的臭嘴,還有就是朝鮮方面對毛文龍“不出一兵相救”的指責。 但歷史能改變多少,郭大靖并沒有準確的判斷。關鍵還是看明朝的君臣,是否能夠改變“重關寧輕東江”的思路。 這個思路又可以歸結為“關寧錦”防線,只要放棄,或者放棄一部分,把“關寧錦”變成“關寧”,明朝就至少能再續(xù)上十幾年的命。 郭大靖搖了搖頭,自己先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希望。 且不說“關寧錦”防線是孫閣老的決定,單說這其中牽涉到的利益,就是文官集團和遼西將門不能夠輕易放棄的。 每年幾百萬銀子,有多少能用到軍隊和軍事上,又有多少在層層官員手中被貪污,細思極恐啊! 還是要靠自己啊!郭大靖抬起頭,望著夜空,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一聲嘆息。 一只手從身側伸過來,藤野英來到了他的身旁,將一個圓餅遞給他。 郭大靖笑著點頭致謝,接過來便吃。挺喧軟的,還有點溫乎,嗯,還有淡不可聞的香氣。 藤野英也不說話,就這么默默地和郭大靖并馬而行。 對于藤野正,郭大靖是真心想聘請。除了訓練火槍兵以外,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交給藤野正去做。 火槍,是肯定要裝備,肯定要成為戰(zhàn)場的主流武器。但目前所使用的,無論是明軍的鳥銃,還是朝鮮的火銃,威力都不能令郭大靖滿意。 燧發(fā)槍先放一邊,現在還不具備大規(guī)模制造的能力。能夠拿來就用的,郭大靖想到的是壕鏡(澳門)的葡萄牙人,以及重型火繩槍。 重型火繩槍最早是西班牙人制造的穆什克特,可以發(fā)射32—50克的子彈,在兩百米擊穿重型盔甲。 在射程上遠超過弓箭,在威力上將使建虜的重甲形同紙片。重型火繩槍在那個時代就相當于后世的重狙,打到身上就非死即殘。 在郭大靖的計劃中,如果有幾百桿重火槍,就能夠在壕溝胸墻的工事防御中立于不敗之地。 而明年,皇太極將大舉出動,打擊另一個對手——蒙古林丹汗。如同今年的攻朝,郭大靖視之為進取的機會,目標——金州。 顯然,現造是來不及了。招工匠,買材料,鉆槍管……沒有個幾年時間,打造不出郭大靖所需要的數量。 造不行,就只剩下買。在大明,甚至在整個遠東,能夠買到重火槍的地方,也就只有澳門。 在澳門,葡萄牙人還建有炮廠,鑄造的紅夷大炮威力很大。明朝政府曾購買十余門,在寧遠之戰(zhàn)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明朝官員對于引進西夷的火炮,持反對意見的保守派勢力很大,嚴重阻礙著西洋火器與先進鑄炮技術理論傳入中國。 要知道,當時的葡萄牙人為了使其在澳門居住的合法化,不僅每年交納兩萬兩銀子的稅金和五百兩地租銀,且不放過任何一個結好中國當局的機會。 除了對明廷有求必應,葡萄牙人還對地方官進行饋贈和賄賂外,甚至出動過艦船幫助明政府鎮(zhèn)壓叛兵。 所以,郭大靖并不認為打著官方旗號去澳門購買重火槍,并視情況聘請教官和工匠,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只不過,郭大靖還面臨著現實的困難,就是缺錢。 向毛大帥請示,申請資金,郭大靖認為不太可能。毛文龍還在為幾十萬軍民吃飽肚子而發(fā)愁呢,哪來多余的錢來買槍聘人。 還是要靠自己啊!郭大靖咽下嘴里的餅,又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一聲嘆息。 “想什么呢,唉聲嘆氣的。”藤野英不加掩飾,聲音也變得好聽了,從懷里掏出個小水壺,遞了過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