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人家的十一歲就開始玩樂隊當主唱,而他們的十一歲還處于調皮搗蛋啥也不會的時候。 “嗯,那孩子在音樂上有天賦,這也許是和環境有關,海外的家庭學校環境差不多就是樂器居多,從小接觸自然容易上手。” 葉清點點頭。 早些時候他也有對一些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做出過觀察。 那些有藝術細胞的孩子,他們無論生活在富足的家庭也好貧困的家庭也罷,但他們都是從小都聽著看著,受著熏陶。 像繪畫,就拿畢家索那孩子,他就是從小就跟著他的父親在學習。 再拿音樂來說,帕科尼尼那孩子不也是因為很小就開始接觸。 所以環境才是天賦養成的重要條件,沒有早期教育熏陶啟蒙,根本就不會有一上手就能成功的孩子。 “環境與啟蒙的確是決定的要素。” 黃雷十分認同的點著頭。 以前都是以文學為主,所以一個個那時候除了學文學外就不學習其他。 后來隨著藝術的發展,這才讓人們覺察到,文學雖重要,但藝術也是重要的。 最起碼學了藝術也算是為自己謀得了一份保障。 葉清聽到黃雷的話,只是輕點下頭又繼續給幾人講著關于邁克爾的事情: “邁克爾那孩子遷居的同年,就發布了自己的個人首支單曲。那三年間他們的杰克遜樂隊在海外還進行了巡回演出。直到那孩子發了自己的第四張專輯后,老頭子我看那孩子成長的差不多了,就讓哥倫比唱片公司的人簽下了他們。” 其實他在遇見那孩子的時候,他就有所預感,那孩子怕是有大作為。 只不過那孩子必須得先成長起來,在洛杉機那個地方站住腳,有一顆堅韌的心才行。 畢竟他們一家不僅是外來者,還更有膚色的差異,所以過早的就安排他們,怕是存活不了多長時間就得灰溜溜的回到哥倫比。 “您讓唱片公司的人簽下他們的樂隊?” “所以這唱片公司是您的?” “老頭子我沒說過嗎?或許是講漏了吧,那公司不重要,反正我早就不要它了。” 葉清聽著問話先是疑問的一愣,隨即聳聳肩的表示不重要。 看來他真的是講漏了,但那也沒什么重要的。 畢竟那家公司是他不要的,哪怕后來賺不賺錢的,他都不想要那公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