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試攻(上)-《封侯》
第(3/3)頁
..........
當(dāng)天晚上,陳慶也得到了消息,程昌寓開始在東城外搭建浮橋,之所以選擇在東城而不在北城,實在是因為襄陽城的一些特殊構(gòu)造導(dǎo)致。
襄陽城墻距離護(hù)城河還有一丈遠(yuǎn),工匠就在緊靠護(hù)城河的岸邊砌了一道墻,這并不是軍事用途,而是防止?jié)q水后漫上岸,以避免城墻根長期泡在水中。
這道防水墻在整個護(hù)城河岸邊修建了一圈,其中北城墻外的防水墻修建得最高,高達(dá)八尺,其他三面城墻高度只有三尺左右。
而如果浮橋搭在北城墻,這就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進(jìn)攻士兵還要從八尺高的防水堤上跳下去,這可肯定會摔傷的,但東城的防水堤只有三尺高,跳下去就容易多了。
陳慶帶著百余親兵騎馬向東城而去,路過北城時,他望著高高的防水堤,確實修建得很高,如果所有的城池在外圍岸邊都修建這么一座高墻,那么進(jìn)攻城池的難度就大了,但襄陽城卻想到了,以后完全可以借鑒,
這時,陳慶又看到了水門,就在正門旁邊,相對于城墻,他其實更關(guān)心這座水門。
蔣彥先給陳慶建議的奪取襄陽之策,指的就是水門,這是襄陽城的一處防御弱點,里面有內(nèi)外兩座鐵柵欄,在兩座鐵柵欄中間的門洞內(nèi)有一條狹窄的通道,直通城頭,平時守城士兵就會沿著通道下來,在門洞內(nèi)檢查船只。
蔣彥先告訴陳慶,這兩座鐵柵欄至少有五十年沒有更換了,早已被水腐蝕,表面看起來很粗,實際上和朽木沒有區(qū)別,用鋒利的利斧便可以斬斷。
這時,后來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一名軍士追了上來,向陳慶抱拳道:“啟稟都統(tǒng),從巴陵過來的船只到了,就停泊在大營北面的江面上。”
陳慶暫時放棄了去城東查看浮橋的計劃,轉(zhuǎn)而前往漢水西面,很快他便來到自己大營北面的漢水邊,這里停泊著二十幾艘三千石大船,都是從巴陵縣過來的特殊船只。
這時,有人站在一艘大船船舷邊對陳慶揮手,“陳都統(tǒng)!”
陳慶認(rèn)出了來人,是他軍中的首席大匠謝長治。
陳慶走上大船笑問道:“我要求做的東西做好了嗎?”
謝長治笑著點點頭,“回稟都統(tǒng),已經(jīng)做好了,都統(tǒng)請隨我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