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書籍不厚,卻記載著李平的一生。 人如其名,平平無奇。 通過簡單的日記,許清宵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一個非常普通的讀書人。 有些樂觀,或許也有些古板,但更多的還是向上,愿意為五斗米折腰,也心存善念,明明自己也是個苦難人,卻還念著人家苦難。 君子,兩袖清風,心存善念,在其位謀其職,無官無職,愿為天下人做出一份貢獻。 教書育人,賺不得二兩碎銀。 一生忙碌,到頭來一卷草席。 許清宵靜靜地站在此地,這一刻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沒想到。 只能靜靜望著地上的草席。 很快,街坊鄰居來了不少,一些看似是李平的好友也來了,他們原本是來張羅著李平后世。。 不過得知李平死前就平平無奇,也不希望死后折騰什么,隨便找個地方埋了就行。 好友們感慨,但也沒有多說什么,弄來了些冥錢,撒了一把,一人給李平上了三炷香。 有人將香遞給了許清宵,許清宵也接過這三炷香,朝著李平,認認真真作禮。 不過百姓們有些看不明白許清宵,但其余讀書人卻莫名覺得許清宵有些不同,他們看著許清宵,眼神當中充滿著好奇。 到最后,有人上前,看著許清宵道。 “敢問閣下是?” 有人上前詢問,望著許清宵。 “路過之人,見此地有浩然正氣,所以過來一觀。” 許清宵緩緩出聲道。 “浩然正氣?” “閣下說笑了,我這好友,雖讀書四十年,但并未入品,哪里有什么浩然正氣啊。” 對方如此說道,倒不是貶低李平,而是實事求是。 至于其他人有些好奇地看向許清宵,這浩然正氣,唯獨入了品的讀書人,才會擁有。 李平哪里會有什么浩然正氣? 只是,許清宵搖了搖頭,他望著草席之中的李平,又是深深一拜道。 “李先生有天下讀書人未曾有的浩然正氣。” “是真正的浩然正氣。” 許清宵緩緩說道,他目光堅定,一時之間,所有的一切,他都想明白了。 許清宵這番話,在眾人眼中有些古怪,實在是不明白許清宵這番話的意思是什么。 而許清宵再次朝著李平一拜道。 “學生許清宵,多謝先生賜教。” 許清宵朝著李平深深一拜。 他的聲音不大,但卻落在了所有人耳中。 “許清宵?” “你是許清宵?” “年齡上好像符合啊。” “許清宵?這不是天地大儒嗎?” “嘶!他是許清宵?” 這一刻,街道當中,所有人都驚愕了,哪怕是平頭百姓也不由露出震驚之色,許清宵在大魏的名望,家喻戶曉,尤其是百姓們,更是知道許清宵之名。 至于這些儒生們,卻有些不敢相信,畢竟許清宵是誰啊? 堂堂的天地大儒,怎么會出現(xiàn)在這里?而且還向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如此禮拜?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有人想要上前詢問許清宵的真實身份,然而許清宵已經(jīng)走了。 他轉(zhuǎn)身而去。 可就在此時,一縷縷的紫色浩然正氣彌漫,在他身后彌漫。 許清宵的目光,在這一刻,逐漸的清澈。 紫色的浩然正氣越來越濃烈,也越來越多,街道當中,不少百姓都察覺到了這番異象,人們紛紛出門,議論紛紛。 大街上。 許清宵已經(jīng)走了出來,他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望著蔚藍色的天穹。 腦海當中,浮現(xiàn)了許多畫面。 漠北地區(qū)。 采藥者千辛萬苦,賺取碎銀,為給稚童上私塾,那一句讀了書,當了官,賺銀子,道出當代讀書人的本質(zhì)。 淮西人文之地,祭祖之多,皆是富商,讀書人燒香拜佛,懇求高中。 濁江邊上,漁民于大浪中捕魚求生。 今日,許清宵于煙云府,看到真正的讀書人。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他做不到讓世人不去貪財,人之欲望是無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想要去限制別人,不行。 哪怕你是圣人你都不行。 愛財沒有問題,貪財也沒有問題。 無私,仁愛,這是圣人的標準,不是蕓蕓眾生的標準。 可! 身為讀書人,就不一樣了。 讀書人,修煉浩然正氣,應當是天地之間的一股清流。 讀書,是為天下蒼生而讀書。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讀書人為何能被天下共尊? 是因為陽力嗎? 不,是因為讀書人心中的這一口浩然正氣。 面對不公之時,天下人都可以沉默,但唯獨讀書人不可沉默。 君者殘暴,讀書人應當不畏生死。 富者貪婪,讀書人應當不懼強權(quán)。 讀書的意義,不是當官,也不是掌握權(quán)力,而是為這世間,做出一份貢獻。 這才叫做無私。 這才叫做仁愛。 這才叫做君子。 倘若做不到,那你就是尋常的蕓蕓眾生,就莫要稱讀書人。 這天地已經(jīng)出了問題。 讀書人不應該是讀書獲取浩然正氣,應當是為天下蒼生發(fā)聲,為天下蒼生做事,心系天下者,才可以獲得浩然正氣。 否則的話,遲早。 這天下的讀書人,遲早會入魔。 剎那間。 許清宵止步了。 他身后紫色的浩然正氣,一路連綿,吸引著無數(shù)目光。 此時此刻,許清宵緩緩盤坐下來,他已經(jīng)明悟了道理,眼下就差最后一步。 而周圍無數(shù)人全部看了過來,一道道聲音也隨之響起。 “他是許清宵,此人是許清宵。” “天地大儒,許守仁?” “他怎么會在這里?” “許儒為何出現(xiàn)在江南郡,他不是在大魏京都的嗎?” “沒想到我竟然能見到許儒?” “快點,讓孩子們出來,沾染沾染許儒的浩然正氣,以后說不定能中個舉人。” “對對對,快去讓孩子們過來。” “我等,參拜許儒。” 那一道道聲音響起,他們對許清宵充滿著敬佩,這種敬佩,發(fā)自內(nèi)心。 “諸位不要吵鬧,許儒可能是在頓悟,大家不要驚擾了許儒。” 有讀書人開口,道出許清宵在做什么,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安靜了,大家不敢去吵鬧。 很快,官府得知許清宵來了,所有官員立刻激動無比,所有捕快官兵全部出動,來到鬧市之中,要來保護許清宵。 但吳銘出面,他找到府君,讓其不要如此,一切正常即可,府君沒有廢話,立刻撤兵。 很快許清宵于鬧市之中盤坐頓悟的事情,也瞬間傳開了。 不知道多少人在觀望,越來越多的人聚集了。 而許清宵身上的浩然正氣,也越來越恐怖,彌漫整座府城。 人們驚嘆,這是神跡。 讀書人激動,他們支持許清宵,感到無比的激動,甚至認為許清宵很有可能要成圣了。 然而,時間一點一點過去。 一直到了晚上。 天穹如墨,但煙云府燈火通明,紫色的浩然正氣,淹沒一切,綻放出無盡的光芒,顯得與眾不同。 幾十條街全部人滿為患,說是萬人空巷都不夸張。 就如此。 一直到了子時。 突兀之間,一道宏偉無比的聲音,自京都響起。 “吾名洪正天,文宮半圣,今日彈劾大魏十大罪,攜文宮眾儒,脫離大魏,于中洲龍首山脈,建無上文國,愿天下讀書人,不受不公,為天下蒼生盡心盡責。” 聲音宏偉,傳至整個中洲。 鐺! 鐺! 鐺! 清脆的鐘聲響起,這是浩然文鐘,響徹整個中洲,也算是昭告天下。 煙云府中,無數(shù)百姓瞬間露出驚愕之色,吳銘更是臉色鐵青,他第一時間便想要回去,可許清宵在此地頓悟靜修。 他無法抽身趕往大魏京都,畢竟許清宵的安危,更加重要。 “大魏文宮當真脫離了?” “這不可能,這不可能,文宮怎么脫離了?” “文宮脫離,這是千古奇談啊。” “這,這,這!” “為什么好端端要脫離我大魏?” “這群白眼狼,大魏王朝對讀書人如此尊重,眼下我大魏好不容易繁盛起來,他們怎么又脫離了?” 世人震驚,大魏百姓最為激烈,誰都沒有想到大魏文宮會突然在今天選擇脫離。 這實在是有些超出眾人的預想。 大魏京都。 隨著這道聲音響起,一時之間,激起千層浪。 文武百官,在第一時間緊急前往皇宮商議。 只是吏部尚書的陳正儒之聲,也在第一時間響起。 “大膽賊子,朱圣當年,于大魏證道成圣,故建造大魏文宮,立根立本,你憑什么脫離大魏?” 陳正儒在這一刻發(fā)出怒吼聲,以往不管文宮做什么,他都不會太過于激烈,可今日大魏文宮都已經(jīng)選擇脫離了,那他就沒有什么好說的了。 他的聲音響起,怒斥大魏文宮。 然而大魏文宮沒有任何回應,取而代之的便是無量光芒,沖天而起。 這光芒,綻放萬丈。 誦經(jīng)之聲,陣陣響起,恐怖滔天。 兩件圣器,懸浮在天穹之上,如同兩輪明月,映照古今。 浩然正氣迸發(fā),大魏文宮通體也爆發(fā)出可怕的光芒,整座文宮轟轟作響,這是要將大魏文宮直接帶走。 將這里的一切,通通帶走。 而就在此時,大魏文宮再次傳來聲音。 “大魏十罪。” “一罪,女子為帝,禍國殃民。” “二罪,為帝者,親小人,遠賢臣。” “三罪,帝者不尊圣,蔑視讀書人。” “四罪,設商為官,只求錢財,無浩然正氣。” “五罪,殺降屠城,有違天理,必遭天譴。” “六罪,儒不是儒,任意屠殺,文宮染血,千古奇談。” “七罪,百官愚昧,被小人蒙之,不尊圣人,不敬圣人。” “八罪,不尊圣者可封侯,不敬圣者,可為官。” “九罪,帝者不公!帝者不仁!帝者無愛!帝者暴虐!” “十罪,文宮讀書人,為大魏蒼生鞠躬盡瘁,換來不公屠殺,此天地不為也。” “以上十罪,條條不可赦,吾愿請?zhí)煜伦x書人,共同伐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