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六十七章 叛軍成勢-《茍出一個盛唐》


    第(3/3)頁

    河套的肉羊、肉牛趕入長安,引起了長安百姓的爭相購買。

    皇莊農(nóng)場大規(guī)模養(yǎng)殖,出欄量明顯高于百姓的放養(yǎng)。

    上了秋膘的牛羊,一頭頭膘肥體健。

    羊毛可以御寒,牛皮可以制皮甲,屬于戰(zhàn)略物資,官府在坊市有專門收購羊毛牛皮的攤鋪。

    在棉花沒有大規(guī)模種植之前,羊毛裘是關(guān)中最普遍的御寒之物。

    唐軍將士全都裝備了一件。

    牛羊除了供應(yīng)長安百姓,一大半送入了軍中。

    吃不到肉的士卒,自然沒有力氣打仗,一些特殊軍隊,如銀槍效節(jié)都、親衛(wèi)都、黑云長劍都,一天三頓,兩頓是有肉吃的,其他的唐軍沒三天一次大肉伺候。

    如此高的待遇,也導(dǎo)致大唐境內(nèi)的百姓都紛紛從軍。

    不過李曄走的是精兵化路線,輔兵正兵二元制。

    輔兵中精銳者拔為正兵。

    正兵中精銳者拔為武賁。

    其實最辛苦的就是輔兵,戰(zhàn)時為兵,充當(dāng)后勤部隊,閑時為農(nóng),屯墾、修筑工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即便如此,報名輔兵者仍然擠破了兵司衙門。

    這時代的人最不怕的就是辛苦,每一個在亂世活下來的人都無比勤勞。

    男人女人老人全家上陣,為生存而勞碌。

    經(jīng)過十幾年的影響,河套地區(qū)黨項人的認(rèn)同度越來越低。

    或許長安中城曾經(jīng)的黨項族長們,會懷念當(dāng)初頤氣指使的日子,但渭北河套的底層部民,顯然對融入大唐更感興趣。

    第二代的黨項青年以穿唐服為榮,以唐人的身份自傲,完全融入了大唐,風(fēng)俗也趨近于西北唐人。

    李曄視察過渭北以及夏綏地區(qū),往日低矮的黨項屋舍變成了寬闊的木石建筑,村落大規(guī)模南遷。

    河套的土地荒漠化有所改觀,無定河重新充盈起來。

    五百年前,赫連勃勃能以此地興盛起來,一百年后,西夏因此地而興,說明這片土地的潛力仍在。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桐梓县| 元阳县| 宜城市| 翼城县| 巴彦淖尔市| 明光市| 道孚县| 绥中县| 久治县| 福州市| 台北县| 普安县| 资阳市| 临武县| 安阳县| 沭阳县| 泰来县| 珲春市| 繁昌县| 湘潭县| 昆明市| 九龙城区| 罗平县| 桃园市| 连南| 永福县| 阜新| 曲麻莱县| 广汉市| 中阳县| 金溪县| 姜堰市| 东兴市| 荥经县| 马尔康县| 文安县| 广元市| 石渠县| 永登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