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糧食問題-《茍出一個盛唐》
第(2/3)頁
幸虧從蜀中歸來時,把蜀中府庫的錢糧帶回了一些。
錢不用出去,不流通起來,經濟就不會得到刺激。
長安風雨飄搖了一百多年,屢造毀棄,黃巢一把火燒了大明宮,城墻這幾年也跟著修修補補,像是百姓身上的衣服,打滿了補丁。
完全不想一個生機勃發帝國的國都。
李曄與政事堂商議之后,決定開展長安的基礎建設。
長安城墻重建增高加固,全部采用磚石,皇宮也跟著沾光,太極宮翻修,大明宮修葺。
預計招募青壯二十萬人,一日三餐,一天工錢十錢。
工期五個月,剛好拖到明年春耕,預算兩百萬緡。
十錢當然很少,以如今長安的物價,也只能五六個燒餅。
不過對百姓的吸引力仍舊巨大,以往朝廷徭役,百姓白干不說,還有自己出糧,現在包吃有工錢,在這時代已經相當難得。
李曄這么多年極其重視商業,府庫中兩百萬緡錢還是拿的出來。
不過,報名的百姓卻遠遠超過了李曄的想象。
十日不到,二十萬人就招滿了,四面八方還有百姓涌來。
韋昭度進奏,錢不缺,糧食壓力大。
此前從興唐府調運而來的三十萬石糧食,無法滿足這么大規模的百姓。
政事堂的意見是疏散百姓,畢竟六萬唐軍,五萬輔軍也要吃糧。
一場不大的旱災影響可謂深遠。
“百姓信任朝廷信任朕,才會來長安務工,朕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撐下去,收購市面上的糧食,調集荊南、荊襄的糧食北上。”取信百姓不容易,再說府庫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老臣愿奉上族中存糧一千石。”韋昭度發揚老臣風格。
李曄大為贊賞,“太傅公忠體國,朕銘記在心。”
有了他的帶頭,政事堂的一干人也跟著捐糧。
多則幾百石,少則幾十石,還有幾百斤的。
最大方的是韓全晦,領著一幫徒子徒孫,甩手就是一萬七千石,引得其他人頻頻側目。
李曄一陣苦笑,這廝也不知道低調一些,私下里捐贈就可以了,何必弄得人盡皆知?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东港市|
徐水县|
孝义市|
安康市|
南靖县|
交口县|
涟水县|
曲靖市|
彭阳县|
东阿县|
靖州|
广丰县|
迁安市|
延津县|
晋宁县|
西充县|
渭源县|
根河市|
读书|
嘉荫县|
德阳市|
普兰店市|
襄城县|
郎溪县|
襄樊市|
肇州县|
博爱县|
鹤峰县|
建湖县|
涿鹿县|
若羌县|
夏津县|
安溪县|
体育|
都昌县|
中西区|
丽水市|
华亭县|
确山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