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佑一年飛快的滑走。 當江淮命脈被連接上的時候,大唐就步入了快速發(fā)展的軌道,在時光中呼嘯而過。 江南的稻米不僅支撐了江北的小規(guī)模高密度的戰(zhàn)事,還能部分運往時不時干旱的關中。 從江陵而起的商路,穿過關中,穿過河隴,進入西域,把南國的物產買賣往西方。 地圖上的大唐宛如一條長龍,但經濟政局的穩(wěn)定彌補了地緣上劣勢,更何況從西域到草原,再到高原,沒有一個能上臺面的對手。 對大唐構成威脅的,全在中土,朱溫、馬殷、王建。 隨著王建體量的膨脹,已經在客觀上,對大唐構成了嚴重威脅,甚至一度超過朱溫。 還有馬殷,大唐在地緣上包圍他同時,他也對江陵、鄂州、江州等命脈城市的威脅越來越大。 野心都是伴隨著實力增長而增長,以前馬殷向唐廷索要長沙郡王,現在直接自封楚王。 王建對大唐倒是恭順有加,但細作從成都傳來的消息,自劉守光稱帝之后,王建以國主自居,設三省六部,成都廣廈萬間,宮殿規(guī)模遠遠超出長安,除了加尊帝號,該有的差不多都有了。 除此之外,王建特別熱衷于收義子,蜀中文武將吏,幾乎都是他的義子,前后一百二十多人。 當然,只要王建沒有公然稱帝,李曄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也算是朱溫劉守光稱帝帶來的惡果,大唐的威儀被削弱。 從私人情感上,李曄倒是想與王建維持目前的關系,但國家戰(zhàn)略的推進,不會因個人情感而轉移。 大唐雖然蒸蒸日上,但離如日中天,始終差那么一口氣。 這一口氣就在蜀中! 而王建與馬殷割分黔中的時候,終于不可避免的撞在一起。 黔中首府黔州,成為重點爭奪對象,此地為東川門戶,與涪州、渝州一水相連。 澧、朗二州為馬殷所得,王建忍了,畢竟是湖南門戶,但黔州是東川門戶,馬殷下手極快,留許德勛鎮(zhèn)守朗州,秦彥暉領兩萬大軍倍道而來。 王建因為義子王宗訓暴死,剛剛整合歸夔二州,出兵拿下施州,馬殷就搶先動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