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然而幾乎沒人相信,他會真的將手中顯赫的權力歸還出去。 直到半年多前,顧子期過完六歲生日,百里長安便主導了一場遲來的,極為正式的登基大典。 眼看著顧子期處理政務越來越順手,又有郭禹從旁襄助。 百里長安干脆此去了左丞相一職,仍舊當他的玄甲軍統(tǒng)帥去了。 至此,朝中對他的非議,才算慢慢消退了。而他,也總算欣慰了些許。 …… 百里長安從未想到,與顧驍野仍有重逢之日。 當年,顧驍野昏睡三年醒來,他乍然見到顧驍野,喊了聲皇上,便紅了眼眶。 而這次,這次仍是未能免俗。 喉間仿佛被什么哽住了,顫抖著唇,卻一字都說不出來。 想要跪下行禮時,顧驍野卻扶住了他,“只有你我二人,不必行虛禮。” 顧驍野看著他,意味深長地問:“為何不按遺詔行事?” 為何不按遺詔行事呢? 其實郭禹也不止一次問過他。 當初他拒絕將遺詔公之于眾時,郭禹勸他不要意氣用事,要他以天下為重,不要辜負顧驍野的苦心。 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并非意氣用事。 這一生中,每每回想過往,百里長安總是忘不了,當初與顧驍野相識的種種。 當年戰(zhàn)場上他們配合無比默契,后來做了君臣,這份默契猶在。 有些事他哪怕不言,可顧驍野就能知道,他在想什么。 而他也同樣能讀懂顧驍野,朝堂上,只是一個眼神對視,他就明白,顧驍野是贊成,還是反對。 他們一起經(jīng)歷生死和各種風云詭譎,那份情義,值得他銘記珍重。 當年許落對他曾提過,在另一個時空,顧驍野是個徹頭徹尾的暴君,“你差點就造反了知道不。” 他聽來只覺匪夷所思,但也更覺慶幸。 因為他無法接受,自己會領兵反抗顧驍野。 后來許落告訴他,他最終還是沒有反時,他竟莫名舒了口氣。 顧驍野于百里長安,不僅僅是知遇之恩。 他們之間的情義,已然遠超君臣。 某種意義上而言,顧驍野是百里長安心中的知己,因為沒人能像顧驍野這樣了解他自己。 若他真的造反,那才真是褻瀆了這份知己之情。 哪怕顧驍野留下遺詔,要他接受這江山,他也不能受。 在這份情義面前,江山與帝位,都算不得什么,唯有一腔熱血,堪作酬報。 顧驍野深深地看著他,一瞬間思緒起伏,層層疊疊的記憶交錯閃過,最后,化作眼前百里長安棱角分明的臉龐。 這么多年過去,他們都已不是當初年少時,可此刻,彼此間的情義,卻遠超少年時。 太多的話,都已然不必再說。 能得百里長安數(shù)世追隨,忠心耿耿,始終不改初衷,是他的幸運。 是夜,靜寂已久的宮中,難得有了一場宴會。 燭光與月色交相輝映,映著殿中顧驍野與百里長安、郭禹、溫平相對而坐的身影。 今夜沒有君臣,只有故人。 …… 朝臣很快知道顧驍野歸來之事,這或許是最讓群臣激動,也最讓群臣期盼的帝位更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