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地大戶-《我在大唐吃軟飯》
第(1/3)頁
大唐武德五年的中秋,北風中還夾雜著一絲暖意,四野也飄蕩著粟麥香氣。
整個馬邑郡,隨處可見,準備南下過冬的鳥兒,在地里與孩童婦孺爭搶著食兒。
這樣的一幕,已多年未見,往昔突厥人在這時節,那是鐵定要南下打草谷的。
然而今年秋收之前,突厥人就被唐軍趕回草原,想來今年是不敢再來了。
云內縣(大同)周家堡。
夯土壘成的堡墻上,一名藍衫少年背手而立,望著堡門口進進出出抬著麻袋的仆人們,那俊秀的臉上也是露出了一絲久違的笑容。
“稟小郎君,所有的粟和麥皆已曬干,共計有粟六百余石,麥三百余石。”
一名魁梧壯漢走了上來,拱手道。
“入倉吧!”
“嗯,吩咐下去,今日晚膳蒸白面饅頭,熬羊骨湯,所有人敞開了吃。”
周楚聞言,臉上的喜悅也淡了不少,可望向下面那一張張期盼的臉龐,還是大方的一揮手。
盡管他心中早有準備。
但還是被打擊的不輕。
整整五千畝土地,粟麥加起來竟只收了區區千石左右,平均一畝地才二斗多點,約合二十幾斤。
這產量已經不能用底來形容了。
真特么不知這些人是怎么種的?
“小郎君有令,今日晚膳蒸白面饅頭,熬羊骨湯…”
一旁的大漢可不知自家小郎君不滿糧食產量,聽見大骨湯和白面饅頭,喉頭下意識的蠕動了兩下,然后就扯著嗓子沖著堡中吼起來。
“小郎君仁義…”
“多謝小郎君…”
一時間,婦孺孩童跪了一地,盡是磕頭感謝聲,就連十幾名手持兵刃的武士也跟著拜謝。
“大家快快請起!”
“去歲我周家突遭大難,日子過得有些拮據,讓大家吃盡了苦頭,好在總算是挺了過來,如今秋收已畢,突厥人也滾回了草原,以前那種啃樹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本莊主在這里鄭重向大家保證,今后絕不讓一人再餓死!”
周楚見大家情緒難得都不錯,于是趁熱打鐵,又狠狠的一瓢雞湯灑了下去。
“嗚嗚…”
“哇…”
結果惹得下方的人群相擁而泣,最后竟演變成了嚎啕大哭,熬了這么久,終是看見了希望。
這一刻,幾乎所有人都直呼小郎君乃仁德之主,他們愿世代為周家奴仆。
周楚還能說什么?
比起前世他手下的那一大票員工,這些農戶簡直就不能用勞模來形容,而是要配上圣人兩字。
住著簡陋草棚,每日就中午一碗粟米粥,裹著粗布破衣,每月都還要餓死人,卻依然任勞任怨,沒有一人想著逃跑。
其實他也知道,不是這些人不想跑,而是跑不動,也不敢跑。
因為留在周家每日好歹還有一碗粥,熬一熬日子總會好起來的,可要是跑的話,餓死的幾率絕對要更大。
周楚又勉勵了兩句,才下了堡墻朝小院而去。
一路上,望著兩側那一間間草棚,四壁只僅是用泥巴簡單的糊了一下,臉上是越發的沉重。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江市|
奉贤区|
渑池县|
大港区|
霞浦县|
综艺|
彝良县|
奉贤区|
杂多县|
恩施市|
长子县|
祥云县|
宣恩县|
宁夏|
中阳县|
五华县|
长白|
灵寿县|
邓州市|
清水河县|
北流市|
炎陵县|
临澧县|
沾益县|
江孜县|
新蔡县|
海阳市|
上杭县|
兴山县|
汝州市|
保山市|
紫阳县|
得荣县|
光山县|
通渭县|
凤山县|
夏邑县|
菏泽市|
余江县|
永吉县|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