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伏羲退位之后,人族日漸動蕩。 甚至這種動蕩比起以往還要更加劇烈。 如果是有心人,當然是樂于見到這樣的動蕩存在。 可如果不是的話,那這樣的動蕩對于他們來說就是致命的威脅了。 因為動蕩一起,普通的人族成員,又如何能夠有安生的日子可以過。 當然,這樣的事情,也不能夠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 而動蕩一起,人族的局勢也就變得越發的混亂。 這時候,就有一些自己沒有成為人皇的野心,也卻又想要成為人皇輔佐的修士開始選擇押注了。 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哪怕沒有成為人皇,可只要能夠成為人皇的輔佐的話,他們也能夠獲得遠超常人的收獲。 可以說,隨著人族的不斷發展,人族雖然也在不斷的壯大。 可人族的人心確實比起之前更加的復雜。 越來越多的人族修士開始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只注重自己的修行。 這并非不正確,可是對于眼下的人族來說,正是這樣的心理才導致了人族越發的動蕩。 對于人族的動蕩,六位圣人并沒有直接去關注。 因為不論人族如何動蕩,他們都會是最后的贏家。 甚至如果人族的動蕩不夠強烈的話,他們還會往里加把火。 因為從洪荒事實眼下的局勢來看,人族需要一場大的戰爭。 如果戰爭不夠激烈,那人族的未來就不好說了。 因為沒有時間再等待下一次機會了。 因為眼下的洪荒世界的劫氣已經開始不斷匯聚。 這一次,注定要結束這場天地大劫才行。 六位圣人再也沒有辦法繼續拖延天地大劫的到來。 而對于玄源和青鸞來說就更加無所謂了。 在這段時光里,玄源一直沉浸在造化之道的玄妙之中。 他的虛擬世界補上了生靈這一環,也開始變得越發的玄妙。 生靈在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玄源虛擬世界之中的人道的發展。 這方面,一直都是玄源的短板,也是他之前選擇紅塵化劫之法的初衷。 眼下的結果雖然不是玄源最開始的計劃,可收獲卻是玄源計劃之中的收獲。 這也是是機緣巧合吧。 在發展自己的虛擬世界的同時,玄源也想起了自己之前對于紅塵化劫之法的計劃。 他打算選擇洪荒世界之中的某片區域,將其當成自己試驗的地方。 而這個區域,就是玄源的道場的外圍區域。 別看恒源山脈外圍只是一條山脈而已。 可是這些年來,隨著玄源修為的不斷提升,他的道場也同樣受益無窮。 在這些年來,玄源的道場一直都在以一種緩慢但是堅定的速度向外擴張。 在洪荒世界的恒源山脈,早就不是以往那般大小。 可以說,眼下的恒源山脈外圍區域,已經不下于一個大型的大千世界的大小了。 恒源山脈的擴張,同樣也得益于洪荒世界本身的擴張。 隨著玄源的意念一動,整個恒源山脈在虛幻之中有多了一層。 因為害怕短時間內的變化對恒源山脈的生靈造成影響,玄源將他創造的虛擬世界和真實的恒源山脈的融合無限延后。 這樣一來,二者的交匯就能夠在無聲無息之間進行。 直到最后真正交融之時,真實的恒源山脈的生靈基本無法察覺到這種變化。 至于說這個過程之中需要花費的時間,對于玄源來說其實沒有那么重要。 因為只有完美的融合之后,玄源關于這片區域的試驗才能夠得出最為準確的結果。 在這個結果面前,必要的取舍也是應該的。 更何況,這樣做也不算違背玄源的意志,不傷及一片區域。 可以說是最好的安排了。 除了在洪荒世界之中的運用之外,玄源還把目光投向了自己體內的小千世界。 在完成了生靈這最后一塊短板之后,玄源自己體內的無數小千世界也可以走上真正的發展的道路了。 在這個過程之中,玄源并不需要在每一個小千世界之中,都創造出所有品類的生靈。 他決定在不同的小千世界之中,復制出不一樣的生靈。 這樣一來,玄源也就可以在這些差異化的小千世界之中,找到不一樣的收獲。 甚至這些世界的發展歷程,也將成為玄源在人道上的重要積累。 這樣的積累,比起玄源自己去感悟可要豐富并且快速得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