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盡管在剛剛結束的二戰中英國和蘇聯還是盟友,兩國領導人也才在各種國際峰會上有著親切而友好的交流,但毫無疑問在這個時候以英國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已經開始打算對付蘇聯了。 而金·菲爾比所在的部門,正是英國情報機構針對蘇聯的一個情報部門。 本來喬治·布萊克的事情幾乎和他沒有什么關系,但在一次偶然的社交活動上他意外的結識了這個年輕人,并且在交談中發現了喬治·布萊克的一些思想和傾向都很值得將他發展成同志,于是金·菲爾比便小心的結交了喬治·布萊克。 在這之后的時間里,金·菲爾比借口自己的情報部門需要一個懂俄語的人才,于是經常前往劍橋大學的俄語專業,并且每次都能很“巧合”的碰到喬治·布萊克,和他進行一些關于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的交流。 在交流的過程當中,金·菲爾比嘗試著向喬治·布萊克傳播了一些關于共產主義的思想,這很快便引起了這個年輕人極大的興趣。 他借著學習俄語有需要為名,通過埃及大使館的關系弄來了不少俄文的“學習資料”,其中那自然夾雜了一些不那么政治正確的東西,比如說一位名叫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的人的著作。 通過對這些俄文著作的翻譯和閱讀,很快喬治·布萊克便了解了共產主義,并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忱, 更很快就在金·菲爾比的引導下發展成了信仰。 而建立了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之后,喬治·布萊克長久以來的疑問也終于有了答案。 怎樣才能幫助人民,怎樣才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只有推翻壓迫和階級,實現真正的人人平等,建立沒有剝削的社會,實現共產主義,才能達成他一直以來所期望的事情。 這毫無疑問給了喬治·布萊克以極大的鼓勵和信心,他知道了自己并不是孤獨的,也并不是錯誤的。 這個世界上有著和他懷揣著一樣的理想和信念,想要讓這個不美好的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同志,他不是一個人在奮斗。 終于找到了自己一直苦苦追尋的答案,并且建立起了一個崇高的信仰,喬治·布萊克的精神面貌無疑一下子便煥然一新。 他之前表現的非常符合一個被流放青年的形象,情緒郁郁寡歡,為人沉默寡言,幾乎不喜歡與人社交,整個人也表現的十分陰沉和沮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