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這里安家之后,江深便帶著大家在周圍轉悠了一圈。 然后溜達下來,他發現,這里確確實實是農村與城市的結合部,既有高樓大廈,但外圍也坐落著滿滿的農村民宅。 江深也清楚。 有些學校,刻意修建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雖說周邊并不繁華,但這恰恰就是他們的目的。 拿地的金額變少是其次,主要也避免了學生們放學時滿大街亂跑。 因為這附近根本沒有娛樂設施,就只有村頭小賣部或者幾個樓盤的店鋪小超市,公交車站都沒幾個。 學校里自有一切配套,完全可以滿足學生們的日常所需。 江深以前念的高中就是如此。 連中午放學都不能隨意出校門,出去就得向老師打請假條,得到允許才能被門衛保安放走,十分嚴苛。 學校周邊什么都沒有,就只有一個小農村外加一兩家小農莊。 當時他中午打請假條出去,還得花二十來塊錢坐車去街上才能有地方照電子相片上交班主任郵箱,來回就是四十多,對于高中生的江深來說,簡直就是在割肉。 無比心疼…… 不過他畢業沒多久,便收到消息,有樓盤盯上了高中板塊的發展,把那條小村子的地都征了下來。 因為他姨丈家就住在那條村子,據說農奴翻身,一下子成了暴發戶,他表妹瞬間撐成了兩百多斤的大胖子,牽著一個一百斤的高瘦男友,每天花在吃的方面,就不少于兩百。 當時過年親人們聚在一起,聽到這些話的江深,心里的感慨只有以下六點—— “……” 離譜,太離譜了! 同時心里也酸溜溜的。 江深覺得,當年的智慧學校學區板塊,也是處于半開發狀態,所以就成了如今繁華與農村結合的面貌。 估計當初這附近的村民們心底也在暗爽,畢竟背靠這所優秀的省一級示范性學校,自有大把的開發商拿著鈔票來向他們買地。 坐地起價者應該不少…… 因為江深在閑逛之余,還發現了這些村子的墻壁上,公告欄的玻璃里面,張貼著不少五十年前的公告。 大都是有關召集村民征地方面的討論會公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