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軟紙-《覆漢》
第(2/3)頁
“讓我想想。”蔡邕聞言冷笑道。“這第二段,莫不是看塞外諸郡國,如遼東、遼西、遼東屬國、樂浪、玄菟因為居于塞外,商旅、部族、豪家皆是一盤散沙?你母親就以公孫氏為后盾,以安利號為工具,將這些地方的商路統轄整合,自己再居于令支這個要害節點,統一調度,與河北對接?”
“蔡郎中心中著實通透。”公孫珣連連點頭稱贊。
“不過,我倒是好奇。”蔡邕忽又抽了口氣。“你方才說你家安利號已經‘環渤海皆有’。那這第三階段,想來應該就是打通渤海上的船貿,直接讓遼東與青州相接。青州與遼東自古就有海路想通,這點我是知道的,可是北海、東萊、樂安、渤海這些地方,都是豪族林立的大郡,世家大族不計其數,你們家這個……這個什么安利號是怎么進來的?”
“不瞞郎中。”公孫珣低頭笑道。“這些地方其實都有公孫氏的分支。雖然早就出了五服,也分了家,但往上數個七八十年總歸是同出一脈,話還是能說上去的。再說了,這安利號又不是只有我母親一個人獨享,族中與各地分支,乃至于各地親近豪族,每年都是有分紅的……”
“這倒是我小覷了你們公孫氏了。”蔡邕聞言再度倒抽了一口氣。“不想竟然開枝散葉到這個程度,‘環渤海皆有’,且遼西令支的本家還世宦兩千石……足以令人生畏了!”
“沒有經學傳家,終究只是二流。”公孫珣似笑非笑道。“這才是天下人的公論。”
蔡邕聞言默然。
“想當年。”稍微頓了一頓,公孫珣這才繼續說道。“家母發現安利號的生意停滯以后,自知地域這個東西著實難辦,也就熄了一路把商號開到洛陽的心氣,轉而做一些豢養孤寡、資助學子的事情,然而期間又遇到一事,讓她耿耿于懷,至今難忘!”
蔡邕微微正色了起來……感情還知道為母親分憂,也算是個孝子了。
“母親在本地助學的時候,很自然的就發覺書簡這個東西,對于家境貧寒的幼童而言實在是個大難題……貴、重、繁,無論是抄錄還是使用都遠遠不如紙張。”
“這是自然。”這個話題是蔡邕的專業所在,他比誰都清楚這里面的門道。“真要是從啟蒙二字來講,書簡是萬萬比不上紙張的,又便宜,又輕便……不過,也僅僅就是書寫和練習時這紙張才顯得出色,要說到錄書,還是要布帛和書簡,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蔡郎中所言甚是。”公孫珣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如今通行天下的那種紙張太脆,就算是朝廷和官府普遍用這種紙作為通緝圖畫,那也是要貼在亭舍里讓人好生照看,才能勉強保存數月,家母也不會自以為是到用那種紙張來做書籍。不過,家母當年無意間曾接手過兩個造紙作坊,卻讓她對紙張的前途大為改觀……”
“說來聽聽。”蔡邕是真的好奇了。
“阿越,且把東西取出來吧。”公孫珣回頭吩咐道。
而這時候,蔡邕才恍然反應過來,自己竟然不知不覺與這個公孫珣聊了許久,連這廝身旁那個最可惡的小子都給忽略過去了。
不過也來不及多想,只見那公孫越打開放在手旁的一個木箱子,從中取出了一件顯得軟塌塌,但一望而知就是紙張的物什。
“這是我們遼西本地的一種軟紙,”公孫珣接過來,轉手捧給了對面的蔡邕。
蔡邕接過來用手一摸,當即蹙眉:“品相與普通脆紙相當,但太軟了,墨水一沾就會化開,寫不得字!”
“正是如此。”公孫珣坦然點頭道。“實際上這家造紙作坊中出產的這種黃麻軟紙,一直都是供給自家主人用以代替廁籌的!”
蔡邕面色一滯,然后直接將這張黃麻軟紙給扔到了地上。
公孫珣伸手捏住,萬分不解:“蔡郎中這是何故,這紙是干凈的啊?”
“咳!”蔡邕漲紅著臉,強行解釋道。“你不曉得,我是聽你說竟然有人用紙來替代廁籌,覺得太過豪奢,心中生厭……”
“蔡郎中這是什么話?”那邊一直沒說話的公孫越忍不住駁斥道。“你久在洛中,難道不曉得什么是真正的豪奢嗎?有些權貴家中為了炫富,專門把上好的布帛絲巾放在廁中,那才叫奢侈無度呢!您自己說,天下不能果腹遮蔽的窮人有多少,絲巾這種東西是能用來如廁的嗎,怎么不見你對此生厭?”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芦山县|
尚义县|
清远市|
台江县|
石家庄市|
康保县|
乐东|
淮安市|
新民市|
安溪县|
伊宁县|
夏河县|
峨眉山市|
开封县|
邓州市|
布拖县|
吉安县|
清苑县|
云安县|
卫辉市|
中西区|
邹平县|
太谷县|
芦溪县|
铜陵市|
锡林郭勒盟|
富顺县|
墨脱县|
深水埗区|
陆河县|
阿合奇县|
客服|
岳普湖县|
太谷县|
玉树县|
独山县|
盈江县|
祥云县|
舒兰市|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