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朕》
第(3/3)頁
更西邊,哈薩克和噶爾丹的聯軍,在順利拔除幾個哥薩克據點后,同樣被卡在城堡外無法繼續。他們缺乏火炮,也不知道如何攻打棱堡,只能靠人命去堆,由于傷亡太重,軍隊士氣日漸低迷。
南路軍和西路軍,全都打成了圍城戰、消耗戰。
張庭訓的東路軍卻進展順利,他攻擊的是敵軍北方,那里寒冷貧瘠,人口相對稀少。城堡規模和守軍數量,都遠遠比不上南邊,而且一些哥薩克還被調往南邊馳援。
張庭訓的部隊構成也很特殊,常備軍只有兩千人,其中漢族占25%,布里亞特蒙古族占20%,柯爾克孜族(與吉爾吉斯人同源)占25%,北山女真(赫哲族、鄂溫克、鄂倫春、費雅喀等等)占30%。
不管來自哪個族,都屬于正規大同軍。
入伍標準是會說漢話,可以用漢語交流。剛招募時會放低標準,只會說“你好”、“謝謝”都行,入伍之后就漸漸能說日常用語了。
除了正規軍,還有2000部落勇士隨軍出戰。全部來自葉尼塞河流域的柯爾克孜部落,他們不但是輔兵,還是運輸糧草的民夫,由大同軍提供正規的運糧船。
以上各個民族,皆與哥薩克有著血海深仇!
張庭訓從劍河城坐船出發,向西北方奔襲數百里,抵達哥薩克的前哨城堡下沙德里諾。由于出兵時間早,這里又維度很高,城堡外的積雪都還未化盡。
當哥薩克守軍緊急防御時,張庭訓直接說:“一營留下,率500部落勇士圍城,其余部隊繼續行軍!”
加上輔兵勇士,總共4000人的軍隊,竟然遇到第一個敵堡就分兵了。
守軍根本沒反應過來,以為張庭訓要繞后包圍,連忙調兵遣將加強西北邊的兵力。卻見四分之三的中國船隊,毫無停留的向北而去,這才明白張庭訓想干啥。
但想去報信已經晚了,留下的船隊封鎖了河道!
張庭訓甚至是掐著時間行軍,中途還讓全軍停船逗留兩個時辰,第二天夜間突然出現在尼庫利諾城外。這是北邊最大的哥薩克城池,算上周邊的哥薩克村落,在近幾年人口暴漲后,足有數千哥薩克在此定居。
守城將領毫無察覺,因為中國軍隊就算殺來,也要先經過下沙德里諾。這里并非前線城堡,距離張庭訓的老巢足有一千里呢。
“轟轟轟轟!”
黑燈瞎火的,突然響起炮擊聲,城堡的東面和南邊瘋狂開炮。
而大同軍和部落勇士,已經提前繞向北邊和西邊。在炮聲響起的瞬間,就抬著云梯開始攀爬棱堡外圍工事。緊接著,幾只熱氣球升起,朝著城內建筑瘋狂投彈,很快就引燃幾座木頭房屋。
城外是炮擊和士兵攻城,城內又出現火災,城里的哥薩克完全被打懵了,在睡夢中驚醒后便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該先防守哪處。
這個區域生活著數千哥薩克不假,但大部分都散居于各個村落,城里的守軍和居民只有幾百人而已。
整場戰斗,摧枯拉朽。
第二天上午進城休息,下午再次分兵出動,坐船去襲擊周邊的哥薩克村子。那些村子,本來是屬于土著的,被哥薩克搶了做聚居地。土著要么逃亡,要么被殺,要么變成奴隸。
大同軍還算紀律嚴明,可那些隨軍出戰的部落勇士,本來就跟哥薩克有血海深仇。他們沖進哥薩克村子就殺,同時解救土著奴隸,帶著奴隸們一起殺人。
村子里的哥薩克,主要是從沙俄逃來的農奴,擁有火槍的人數非常少,很多甚至連正經武器都沒有。面對部落勇士的屠刀,哥薩克村民毫無反抗能力,跑得慢的全部被射死砍死。
而部落勇士的數量,卻越打越多。
一部分來自被解救的奴隸,一部分是本地土著來投。本地土著被驅逐出沿河地帶,躲藏在密林當中,聽說有人打哥薩克,紛紛跑來入伙幫忙。
一個月后,張庭訓手下的部落勇士,數量達到驚人的八千余眾。
隨即,揮師向西,沿途招募土著勇士,掃蕩各處的哥薩克村落。整個托木斯克督軍區的腹地,被張庭訓攪成了一鍋漿湖。
直至張庭訓率軍南下包圍下瓦爾托夫斯克,哥薩克主力的退路被切斷,托木斯克督軍府成了一座孤城。
此戰,張庭訓只率2000正規軍、2000部落輔兵出征,卻在四個月內轉戰數千里。攻破哥薩克城堡五座,拔除哥薩克據點十余處,摧毀哥薩克村落八十多個。而大同軍的傷亡只有個位數,部落勇士也只死傷300多人。
一戰成名!
兩年后,《中俄托木斯克條約》簽訂,沙俄的托木斯克督軍區一分為二,中國占據東部,沙俄占據西部。
整個新疆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皆為中國疆土。
彼得大帝因此威望大失,保守派趁機興風作浪,改革成果極有可能付之東流。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怀仁县|
天柱县|
嘉义县|
苍溪县|
海城市|
吴堡县|
太康县|
阿拉善盟|
岳普湖县|
凉山|
吉首市|
肇源县|
茌平县|
大港区|
开封县|
米泉市|
玉溪市|
漳州市|
利辛县|
临湘市|
四子王旗|
铜陵市|
临湘市|
凭祥市|
永德县|
扎鲁特旗|
广饶县|
米林县|
峨边|
镇平县|
饶平县|
昌黎县|
广灵县|
汾西县|
耿马|
乐东|
澄江县|
孝昌县|
鹤庆县|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