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征緬計劃】-《朕》
第(1/3)頁
命令黃幺在云南籌備作戰,內容有派出細作、收集情報、探知地形、熟悉氣候、編調大軍等等。
至于中樞朝廷,自然也得認真討論。
兵部尚書盧象升,派人收集了半個月資料,終于跑來面見皇帝,內閣大臣們也齊聚一堂。
盧象升指著一百年前的地圖說:“從前明開國之初,便與當地蠻夷交戰,一直打到萬歷末年才作罷。休戰并非前明朝廷贏了,而是明軍無力鎮壓,默認東吁盡占緬甸各土司轄地。”
“明初之時,麓川國一家獨大。建文元年,麓川國酋王病逝,其子繼位不得人心。大明朝廷趁機挑撥,麓川國的土酋紛紛自立,分裂為木邦(撣邦北部)、孟養(克欽邦)、孟定(臨滄耿馬)、大侯(臨滄云縣)、南甸(德宏梁河)和潞江(保山潞江壩)、灣甸(保山昌寧)、孟連(臨滄孟連)、者樂甸(普洱鎮遠),麓川國轄地僅剩勐卯、隴川等地。”
“隨即,建文帝冊封這些土酋,便有了木邦、孟養、緬甸等宣慰司。”
“此后,麓川國與前明交戰百年之久,孟養土司借助前明的支持,迅速崛起稱霸一時。麓川國因此衰落,被迫臣服大明,大明設立麓川平緬司。大明的主要敵人,就此變成了孟養土司,孟養土司攻城略地,建立了阿瓦國。”
“南邊的東吁部落又興起,吞并緬甸(緬甸宣慰司)等土司,在萬歷年間滅了阿瓦國。如今,前明冊封的土司,已經全部被東吁吞并。”
盧象升把緬甸地區,三百年的勢力變遷,大致的復述了一遍。
后世的云南保山市、臨滄市、普洱市,如今各有一部分,被緬甸的東吁王朝給侵占。
盧象升繼續說道:“前明不僅冊封土司,還多次出兵征討。明朝出兵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出現地方強權建國,比如麓川國、阿瓦國,便出動大軍前往,最多時興兵十余萬;第二種是沒有強權建國,便讓沐家帶兵平叛。沐家以招撫為主,無法招撫之時,就拉上幾個土司,聚兵攻打其中一個土司。”
大家都沒說話,等著盧象升說明情況。
盧象升又說道:“總結前明的用兵經驗,可得出以下幾點——”
“第一,緬甸之地山路崎嶇,且氣候炎熱。不能長久作戰,也不能深入作戰,否則軍糧運輸困難,且士兵容易大量生病。前明每次十萬大軍出征,都是見好就收,打贏了之后使用分化拉攏之策。”
“第二,孟養(緬甸克欽邦)非常重要,唐為南詔國領土,宋為大理國領土。這里有很多河谷平原,人口比較稠密,農業也頗興旺。若有強權在緬甸建國,一旦拿下孟養,必然實力大增,為我中國心腹之患。我們要是出兵,其他地區可設土司,但孟養必須改土歸流!”
“第三,東吁國早已尾大不掉,萬歷年間北上侵土時,東吁號稱出兵百萬。根據前明云南巡撫的奏報,算上民夫之類,東吁很可能出動了二三十萬人。這是南方第一號強國,絕非安南小國能比。加之地形氣候復雜,黃將軍帶著幾萬人,恐怕很難討得了好。”
出兵二三十萬,緬甸這么牛逼過?
趙瀚發覺自己輕敵了,他之前沒把緬甸當回事兒。
暹羅王子那萊,如今正在金陵大學讀書,趙瀚立即派人傳令召見。
皇城侍衛快馬而出,把那萊給帶進宮里。
趙瀚問道:“關于東吁國,你知道多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