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失土還臣服】-《朕》
第(1/3)頁
在馬六甲繳獲的戰(zhàn)利品,還沒有招商賣完,施存章派來求援的族人,就已經(jīng)坐著海船來了。
鄺鴻拿出航海圖,問道:“你們來自哪里?”
來者名叫施存文,他指著海圖說:“這里。此處是亞齊國的地盤,再往東數(shù)十里,就是萬丹國的地盤。這座城市,原名舊港,被番邦蠻夷改名叫巨港。明初之時,漢人曾在此建國。梁家先祖為國王,我施家先祖為副王。”
“大明永樂三年,各家先祖譴使入京朝貢。永樂五年,我施家先祖,被永樂皇帝封為大明舊港宣慰使。舊港之地,從此成為大明國土,而今自然也是大同國土。舊港城,我們可以自己拿下,但亞齊蘇丹必然出兵攻打。請?zhí)焓勾笕?,派兵幫助我們守城!?
鄺鴻聽了十分驚訝:“大明竟有海外國土?可有憑證?”
施存文拿出一張紙,上面蓋著“大明舊港宣慰使印”的印章圖案。
鄺鴻仔細辨別一番,又遞給洪旭說:“洪將軍可曾聽聞此事?”
洪旭搖頭說:“聞所未聞?!?
施存文解釋道:“大明正統(tǒng)五年,大明船隊已不再出海,滿者伯夷國便生貪婪之心,派遣大軍來圍攻舊港城。我漢家兒郎人少勢微,一番苦戰(zhàn),損兵折將,只能談判和解。滿者伯夷也怕死傷太多,同意和談。漢人交出城池,遷徙到現(xiàn)在的新港,我施家先祖被封為新港的藩泊長。”
“后來,淡目國崛起,滅了滿者伯夷。淡目國內(nèi)亂,分裂為萬丹國和馬打藍國,亞齊趁機奪取舊港城。我漢家兒郎蟄伏百余年,努力支撐,自然不敢太高調(diào),因此各方勢力都對舊港宣慰使不太了解……”
“等等!”鄺鴻突然打斷,回到自己的船艙,拿出一本手抄的《瀛涯勝覽》。
《瀛涯勝覽》成書于景泰二年,民間幾乎找不到了,大同朝廷還是搬來大明北京的藏書才發(fā)現(xiàn)。
此書作者名叫馬歡,紹興人,回族,精通波斯語和阿拉伯語,是鄭和身邊的翻譯官。他在《瀛涯勝覽》一書中,整理記載了鄭和下西洋,沿途所經(jīng)二十多國的情況,內(nèi)容包括航路、海潮、地理、國王、政治、風(fēng)土、人文、語言、氣候、貨幣、野生動物等等。
鄺鴻此番擔任使節(jié),認真讀了《瀛涯勝覽》。
他飛快的翻找一陣,終于找到相關(guān)內(nèi)容:(舊港宣慰司)東接爪哇國,西接滿剌加國界,南距大山,北臨大海。其地人煙稠密,田土沃美。氣候暖,春夏常雨。土沃宜稼。語云:一年種谷,三年生金。言收獲盛而貿(mào)金多也。
“一年種谷,三年生金,真是好地方啊,”鄺鴻感慨道,“不料二百余年過去,汝等還在舊港蕃息,我還以為那里早沒漢人了。”
施存文說道:“有漢人,而且很多,能說漢話,至少一二十萬!那里土壤肥沃,糧食收獲極多,遍地都被開墾為良田,皆我漢人三百年墾殖之功。又扼海路咽喉,曾為三寶太監(jiān)的補給地。”
“三寶太監(jiān)的補給地?”鄺鴻眼睛一亮。
施存文指著航海圖說:“三寶太監(jiān)的船隊,過了交趾之后,若是順風(fēng)順水,五日便可達舊港。在舊港往西,可經(jīng)馬六甲,前往西方諸國。在舊港往東,可經(jīng)爪哇島,從呂宋返回福建!”
鄺鴻和洪旭對視一眼,都看到彼此臉上的驚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