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甚至軍餉都不發夠,伙食也差得很。這屬于明末軍隊的常態,那支部隊能讓士兵吃飽,反而屬于異類當中的異類。 沈猶龍帶著大軍守城可以,一旦離開城池,又有大同軍在附近,士卒和民夫就要打主意開溜了。 第二天繼續行軍,由于大量民夫逃散,還得分出士卒運糧,導致行軍速度變得更慢。 傍晚扎營。 這次沈猶龍吃了教訓,把民夫放在中間,把士兵放在外圍,如此就能防止民夫夜里逃跑。 民夫確實沒機會逃跑,但士兵卻開始跑了。最外層的幾支部隊,夜間減員高達六成,一夜之間逃了八百多。 到了早晨,清點人數,沈猶龍和軍將們都臉色難看。 副總兵叫做施王政,非常好的名字。他把沈猶龍請到一邊,悄悄說道:“督師,不能再這么行軍了,否則抵達河源與賊兵交戰,我軍恐會還沒開打就望風而潰。” “為之奈何?”沈猶龍嘆息道。 施王政建議說:“立即給士卒和民夫發餉,把上個月的軍餉也補齊,督師一定要親自發餉!” “好!”沈猶龍從善如流。 因為自己不會打仗,而且為了讓武將服從自己,沈猶龍一直沒有干涉具體軍務。 這就帶來兩個結果,武將非常喜歡沈猶龍,認為這位總督是大大的好官,平時也原以為總督賣命。但是,軍紀嚴重敗壞,克扣軍餉成為家常便飯。底層士兵拿不到餉,全靠搶劫鄉村的時候,悄悄藏些銀錢補償損失。 如此官兵,剿賊三年,全是老卒,不但畏懼趙瀚,也畏懼其他反賊。 一句話,不愿拼命! 沈猶龍把武將都叫來,宣布道:“今日暫停行軍,你們召集士卒,本督要親自發餉!” 這種關鍵時候,武將們也理解總督,只要別讓他們掏錢,總督親自發餉那就發唄。 士兵們一個個排隊領餉,臉上總算有了些喜氣。 效果立竿見影,當晚只有三百多逃兵。 第三天,繼續行軍。 趕走不遠,前方探路的搜山隊,就慌張回來稟報:“督師,前方山中,有賊兵埋伏,我們看到好多反賊旗幟!” “究竟有多少賊兵?”沈猶龍問道。 探子答道:“不曉得,小的不敢靠太近。” 沈猶龍害怕被埋伏,立即停止前進,加派三百士卒,前去打探山中賊寇實情。 就這樣折騰一個時辰,士卒們回來報告,說山中伏兵是假的,只是胡亂插了一些旗幟。 沈猶龍變得更加小心,行軍速度愈發緩慢。 沒走幾里地,又在山中發現反賊旗幟。只得停下來,再次仔細查看,如此反復折騰,一天時間只走了十幾里路。 而且士氣大跌,無論將領還是士兵,都感覺前面隨時可能出現反賊。 當天扎營完畢,沈猶龍吩咐將領們說:“今夜好生戒備,全軍著衣睡覺,兵器不能離手,多多設置崗哨,一定要防著賊兵夜襲。” 將領們立即去辦,把軍令傳達下去,搞得全軍變得更加恐慌。 這一晚上,很多人都沒睡好。 下半夜,一個哨兵突然大喝:“干什么?” 聽到呵斥聲,十多個逃兵加快速度,朝著軍營外的大山奔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