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紲錯嘆了口氣,道:“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是從仁政出發,都是惠及于民,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反對?” 擎薄哼了一聲:“但是你我皆知,他的目的不止如此,況且我們是可以不答應的,因為這影響到我們的利益。” 紲錯又是嘆了口氣,道:“但問題是儒生們都會支持他,如今儒學風頭正盛,那些儒生是張口仁政,閉口仁政,如果我們反對的話,那便是要與所有儒生為敵,只怕到時會落個兩敗俱傷,讓殷順且他們從中得利,他們如今可是與儒生串通一氣,咱們別無選擇啊!” 殷順且很朝中很少與姬定打配合,因為他心里清楚,衛侯不希望他們與周濟走太近,但是他經常去膾炙酒舍與儒生論道,他是用另一種方式在支持周濟。 變法會不會損害他的利益,當然會,但是相比起心中的抱負,這點利益又算得了什么,與殷順且一樣的貴族,也是大有人在,那端木家將宅子都捐出來了,還會在乎那點錢嗎。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不答應的,絕對多數人都是支持仁政,但又希望不損害自身利益。 擎薄緊鎖眉頭道:“減稅增稅,這倒是可以商量,但是這鹽鐵可是至關重要,這若是交出去,那...那我們怎么辦?” 紲錯道:“故此我們還得先下手,根據周濟的建議,鹽鐵可是交給國家,而不是交給君上,那亦可控制在我們手里啊。” 擎薄皺了皺眉,道:“但是這非長久之計,周濟下回還能這么干,豈不是我們都得聽從于他。” “故此我們也得與儒生站在一塊,目前來說,還得以儒制儒。”紲錯無奈地嘆了口氣,如今儒學一家獨大,必須跟他們站在一起,但他隨后又道:“但到底還得依靠墨者,畢竟咱們失去了先機,如今許多儒生都執迷于周濟的仁政,想要從中分化他們也難。對了,記得周濟在談及仁政時,還提到水利和農具。” 擎薄想了想,若有所思道:“好像是提了一句。” 紲錯道:“關于水利和武器制造方面,都是墨者所擅長得,待我們控制了這一切,又可以借機提拔一些墨者上來,但是總而言之,此時可不宜與那些儒生作對。” 他們是真的沒有想到,儒生突然能夠爆發出這么驚人的能量來,但天下間,唯衛獨尊儒術,獨苗一根,天下儒生都支持衛國。 而在拿下紲美之后,儒生們確實是有些上頭,他們還想干更多的事。 但是又有些茫然,你一句,我一句,一時間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 而就在這時,姬定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 是非常符合孟子的思想。 惠及于民。 很快,關于這些建議,便引起儒生熱烈的討論。 同時他們也都在問,如此仁義的政策,為什么當時就沒有通過。 是誰在阻礙? 且不說朝中有許多官員是支持的,就是不支持,可也不敢說。 而就在這時,擎薄等一干世家大族,建議上書衛侯,表示支持姬定的建議,并且還給出非常細致的規劃,如何將鹽鐵全部收歸國有。 可當衛侯看到他們的上書,就有些暈,趕緊將姬定找來。 “先生,若是依照他們所言,鹽鐵之利亦非到寡人手里,而是被他們所掌控。” 如今衛國部分體制還是沿襲周制,但是許多細節方面就是東抄齊國,西抄魏國,畢竟這國家小,東拼西湊其實也是能用的。 而如今朝中五個掌權的大臣是: 大諫,殷順且,掌諫諍。 大司徒,紲錯,掌財政。 大司寇,擎薄,掌刑獄。 大司馬,姜佐。掌兵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