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烏林的曹操,聽說曹仁打退張郃,占據(jù)漢陽后,亦是大喜。 當即親自率領八萬大軍北上,與曹仁在漢陽會和,總計十三萬兵力。 因為有了之前的慘敗,曹操擔心關羽會意氣用事,于是沒有讓之隨行北上。 而是派他和魏延留下兩萬兵馬,留守烏林后方要害所在,拱衛(wèi)江東,以防孫策會打什么歪念頭(此時赤壁之戰(zhàn)還未爆發(fā)) 此時此刻,漢陽城中。 雄踞著曹操率領的十三萬曹軍,更有典韋、許褚、曹仁、徐晃、夏侯惇等將領,可謂是陣容豪華。 而他們的目的,也十分明確,就是要拿下齊軍的糧倉所在——石陽。 只要石陽一破,曹操非但能夠得到極大的軍需補給,重新開始招兵買馬,壯大自己的勢力。 而且配合赤壁的吳軍,說不定還能一鼓作氣,直接奪回兗州之地,再圖中原霸業(yè)。 在曹操和郭嘉經過多番商議之后,發(fā)現(xiàn)這也是曹操想要翻身唯一的路數(shù)。 一來若是齊軍在赤壁戰(zhàn)勝東吳,那曹操就可以奪取齊軍糧草,立于不敗之地。 而來若是東吳在赤壁戰(zhàn)勝齊軍,那曹操就可以順勢直取兗州,快孫策一步。 只要兵馬錢糧在手,孫策能做的,也只是干瞪眼,眼睜睜看著自己給曹操做了一場工具人的活。 在判斷完局勢之后,曹操心知九月初九,就是赤壁交戰(zhàn)的日子,于是決定九月初九同時發(fā)兵石陽。 到時候不論赤壁之戰(zhàn)的結果如何,曹操都能有回旋的余地。 換言之,就是你也許血賺,但我曹操絕對不虧。 但曹操沒有計算到的是,在出兵石陽之前,高銘就曾幾次三番向諸葛亮強調,曹操為人生性多疑,絕不可以常理度之。 所以諸葛亮推斷,曹操絕不會因為行軍過于緊迫,而讓部下休整幾日再作攻城準備。 相反,曹操進攻石陽城的日期,必定就是九月初九那一天。 因為他相信,齊軍會以為他要暫作休整,等到各方面恢復到最佳水準再發(fā)起攻城。 同時那一天赤壁開戰(zhàn),曹操既能坐觀赤壁之戰(zhàn)的成敗行事,又能讓高銘無暇顧及西面戰(zhàn)事,做不到及時回援石陽。 綜上種種因素,曹操出兵的時間,別無他時,必然就是九月初九那一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