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罷,高銘又把目光拋到徐庶身上,示意徐庶提出他的想法。 因為在眾所有人中,除去李東陽那與世無爭的態度和傾向治政的智力。 就屬徐庶的智謀最高,所以高銘想聽聽徐庶有沒有什么與眾不同的見解。 只見徐庶會意一笑,拱手淡然道:“在下早年間就曾有耳聞,那赤眉軍的窮兇極惡之舉,實在是十惡不赦,可謂是天人共誅。” 說到一半,徐庶話鋒一轉,繼續補充道:“劉弘乃是沛公劉邦之后,此人的先輩乃是我朝太祖皇帝,當年敕封在青州為青州牧的官員。” “素聞青州牧以仁治民,并無心與外界爭斗,自太祖時代以來盡是如此。而且此時消息都已經提前告訴殿下,所以在下料想劉弘應該沒有非分之想,只是奉詔討賊,僅此而已。” 徐庶說罷,眼眸之中滿是自信肯定,并無分毫擔憂。 不僅是徐庶如此,在場的所有人都是這么認為。 因為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于赤眉軍罪大惡極,逃過馬頰河,故此劉弘奉旨討賊是理所應當。 但越是想當然,高銘的直覺就告訴他,這件事就越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腦海中回蕩著徐庶說過的話,高銘打了一個激靈,當即追問徐庶道:“先生剛才說什么,什么沛公之后?” 徐庶再一拱手,淡淡道:“劉弘乃是四百年前于鴻門宴上被項王誅殺的沛公劉邦之后人。自大齊開國以來,沛公一脈的劉氏一族就安居于青州之地。” “先生說他是劉邦之后......” 高銘頓時好像意識到了什么,隨即把目光掃到眼前那斥候的身上,開口問道:“我且問你,你可知領兵之人是不是劉弘?若不是劉弘,那是誰人領兵?” 所有人都微微一怔,他們不明白,為何高銘會對“劉邦后人”這四個人如此敏感。 那小卒拱手說道:“回殿下,領兵之人并不是青州牧劉弘,而是青州牧劉弘的侄子,大將軍劉備劉玄德!” “劉備......居然是他。” 聽到這個名字,高銘暗自深吸一口氣,眉宇之間變得滿是沉重。 沒想到原本應該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劉備,到了這個時代,居然陰差陽錯地直接變成了劉邦之后。 若放在原來的三國時代,劉備匡扶的劉漢乃是正統,是天意所向。 而如今是大齊王朝,劉氏一族自然是常年韜光養晦,不諳世事。 若是劉備想要復興祖上劉邦之志,那便是造反之舉。 而造反的準備工作,就必須要瞞天過海,萬無一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