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個害的別人家破人亡的惡棍,就是因為當時法律的不健全,從而躲過了本該屬于他的刑罰。 于是,受害人的十二個親朋,便選擇了獨立審判。 他們經過密謀,共同進行了一場犯罪,是的就是犯罪!” “或許我無法體會那種面對殺害自己親人的惡人,逃脫法律制裁后的那種心情,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些人的做法我認為是不可取的,當然還是那句話,這僅代表我個人意見,有感而發罷了?!? 看完這篇文章,林牧回想了下劇情,發現這人說的其實并無什么讓人出乎預料的言語,但是想到云姐焦急的語氣,林牧心中一動,便點開評論看了下去。 熱點評論:正是波洛的兩個結論,讓我看到了人性之善,而他最后的轉身離開,在我看來更具魅力,網友甲。 破賊易,破心中賊難,網友乙。 其實在看小說之初,這人的死因已然給了我們提示。 那就是波洛拒絕保護他或者說是拒絕為他找到恐嚇他的人,原文上是這么說的。 從這就可以看出此人不僅作惡多端,行事還十分囂張,平日的為人處世也盛氣凌人...... 這樣的一個人竟然能免于責罰,我只能感慨當時法律的不嚴謹...... 這條評論下方,附和者眾多,偶爾也有反駁的聲音,但是很快便被覆蓋了下來。 林牧沉思,這也沒什么事啊,畢竟大家都在討論小說而已。 靜下心,向下繼續看去,一條評論在映入他的眼簾。 “我沒想到小木老師竟然是一個如此憤世嫉俗的人!” 這條評論的標題就讓林牧嚇了一跳,打了個激靈的同時,心中則是暗道:“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大家都知道,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無從得知小木老師這本書的靈感來源于哪,但是我卻同情于這個事件本身。 因為大家要清楚這十幾人的犯罪動機,那是因為自己的親人家里出了人命,且將他們害死的人逃脫了法律制裁,于是才有了接下來的故事。 想想,如果這種事的靈感來自于現實生活,那么小木老師是遇到了什么嗎? 所以才會付諸于小說之上? 這點我無從得知,并且我對小木老師書中偵探波洛的做法也是深惡痛絕。 身為一名偵探,到了最后卻辜負了偵探之名,既然找到了真兇,不管事實有多么的離奇與詭秘,但是既然找到了真相,為何不將惡人繩之以法? 難道死者是惡人就該被殺,而殺人者因為是“善行”就要被原諒? 哪有這種道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