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儒家學諭是一個老者,須發(fā)皆白,年紀比掌院孟曾還大,當了一輩子學諭,在儒家德高望重。修為也高,儒家三品,知天命的大儒。要不是不慕權貴,入朝做官可以做尚書。 “陶先生。” 老學諭不止在儒家德高望重,在整個太學都很有威望。 向孫掌院點點頭,然后看向劉知易。 劉知易趕緊拜見:“學生劉知易,見過陶先生。” “知易。過來。” 語氣溫和,卻有一種讓人無法拒絕的感覺,但這種無法拒絕,卻不是出自威嚴,而是出自慈祥,仿佛一個溫和寬厚的長者在呼喚你,讓你欣然前往。 劉知易走到陶先生面前,對方讓他抬起手,給他把脈。 感覺一股渾厚溫和的氣息流變?nèi)恚障壬裆忠苫蟆? 孫掌院在一旁緊張的問道:“如何,陶先生?” 陶先生道:“是正宗醫(yī)家。氣息純正,快要修到進士了。” 孫掌院一聽,又喜又憂,喜的是劉知易是純粹的醫(yī)家,憂的是很快就要不是了。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天才弟子,孫掌院肯定要跟儒家爭一爭,但劉知易是天生虛谷之人,這是天生的儒家大賢,他不能阻擋一個大賢人的前途。 好在劉知易還可以兼修醫(yī)家,以他的天資,即便修了儒家,也能弘揚醫(yī)道。是真正能做“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這個宏愿的。 陶先生又對劉知易道:“你可模仿一下法家真氣!” 劉知易心中暗嘆,模仿法家真氣,他哪會啊。他又不是真正的兼修,他是系統(tǒng)灌頂?shù)恼蓿揖褪欠遥t(yī)家就是醫(yī)家,都是純正的真氣。 但此時騎虎難下,只能悄悄切換成法家,運轉真氣。 陶先生再次探查,面露喜色:“果然是純正的法家真氣。老夫尚且做不到如此純正。” 孫掌院再喜再憂,喜得是劉知易果然是一個古今罕有的天才,將來注定要做大賢,要名留青史,而史書會記載“劉賢初入太學,拜于孫望堂掌院門下”,他也注定要名垂青史了。一想到當初郭鎮(zhèn)輔來爭奪這個弟子,幸好他堅持住了,萬一當時一松口,哪有現(xiàn)在的機緣。憂慮的是,到底是人家儒道的大賢,無法振興醫(yī)家了。于他個人怎么都是喜,可對醫(yī)家,怎么都是憂。 陶先生安慰道:“孫掌院高義,儒家支持弟子全心兼修醫(yī)家。良相良醫(yī),可以兼得。” 沒有專指劉知易,但言外之意不言自明,至少向孫掌院保證了,儒家不會限制劉知易兼修。 孫望堂則相信,劉知易已經(jīng)有了醫(yī)家底子,是不可能放棄醫(yī)家的,一定還會兼修醫(yī)家。他剛才還傳了劉知易醫(yī)家秘術,相信劉知易更不會荒廢。 陶先生繼續(xù)道:“知易。跟老夫走吧。” 走?去儒家? 劉知易想都沒想,大搖腦袋,這太學中他第一不想學的是道家,第二就是儒家,讓他去儒家,打死都不去。 陶先生頗為疑惑。 孫掌院先喜后愁,長嘆一聲:“知易。老夫知道你心向醫(yī)家,可你有儒家天賦。你修儒家,還可以兼修醫(yī)家。若修醫(yī)家,則誤了大才。” 孫掌院并沒有告訴劉知易天生虛谷的實情,這是儒家要求的,天才弟子難能可貴,他們希望用心培養(yǎng),又不想過多干涉,以免生出意外。歷史上這種事情多了,尤其是戰(zhàn)國時代,一個國家出一個天才,其他國家都可能派刺客暗殺。如今雖然沒有了列國紛爭,但派系林立,誰能保證不會有人暗殺太學儒家的大才呢。而且讓本人知道自己的天賦,容易驕傲自滿,對修行不利。 第(1/3)頁